•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主持人语

本期专栏四篇文章保持了一贯突出文献史料考辨与文本细读的特色。对青年学者而言,先是发现史料、整理文献以及文本阐释,进而才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文学史展开对话,学术研究的写作实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希望学界关注,同时也期待方家的进一步检验。

魏巍、李静《丁玲延安书写的空间想象与话语重构》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追溯了丁玲延安书写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此种内在转变在写作方式、审美习性和主体想象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丁玲在面对“五四”国民性批判、浪漫理想化革命想象等既有创作经验的羁绊时所做出的主体改造、精神转向等方面的努力,阐释了延安文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刘丽雪、袁洪权《增补与辑佚——〈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日本观感”演讲的报道》是一篇严谨详实的文献梳理,该文辑录了《华北日报》上有关冰心访日的相关文献并与以往的史料钩沉作比较,在丰富相关内容的同时展现了冰心在日活动的文化意识形态属性,而冰心一贯的关注底层弱势群体、女性和青年话题客观上搭建了与日本民众交流的桥梁,将爱与和平传递于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打通中日文化交流渠道,推动战后两国友好关系常态化进程;相较于前文的小心求证,孙海佩《郁达夫、黎烈文与鲁迅——以〈伪自由书〉和〈申报·自由谈〉为中心》有大胆假设之嫌,该文通过相关史料的爬梳试图还原郁达夫、黎烈文与魯迅三人围绕《申报·自由谈》交往的细节以及其中体现出的“人情味”,多有猜测之言,是小心求证后对历史现场的大胆还原,虽可进一步商榷,但却不失为一种年青学者的研究探索;贾胜美《上海“孤岛”时期鸳鸯蝴蝶派与左翼的文学互动》一文探讨抗战的文化背景下鸳鸯蝴蝶派与左翼文学的新旧互证或雅俗合流,详细揭示二者间的合作、对立与互渗,进而呈现“孤岛”文学复杂的创作机制与生态环境。(剩余104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