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探索

大自然探索 (2024年03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人文科普
大自然探索杂志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术季刊。刊物设有“科技论坛”、“学术论文”、“科学技术史”、“...     展开
原价:¥10.00   促销价:¥6.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视野丨想排肾结石?试试坐过山车
坐过山车不仅刺激好玩,还可能有助于肾结石排出。一项获得“搞笑诺贝尔奖医学奖”的研究指出,过山车产生的强大惯性,有利于产生促排效应,促进肾结石在输尿管中移动,從而使肾结石通过狭窄处进入膀胱,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坐在过山车尾部的受试者排石率最...
视野丨萤火虫幼虫吃蜗牛?
萤火虫幼虫并不吃素,而是吃肉,而且主要吃蜗牛的肉。 萤火虫幼虫头顶上长有两个颚片,弯曲起来就像一对尖利、细小的钩子,钩子上還有一条沟槽,这就是它们能轻易拿下蜗牛的“秘密武器”。 凭着灵敏的嗅觉,萤火虫幼虫通过蜗牛的爬痕就能找到它们。锁定目标...
视野丨热水入杯为何光影斑驳
把热水倒进杯子里,经常能看见杯中有光影浮动,似乎杯中除了水还有另一种液体。莫非杯子没洗干净?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当热水进入杯子后,和相对较冷的杯底、杯壁接觸时会冷却,并和周边温度仍然较高的水形成对流。温度会影响水的密度,水的折射率和密度密切相...
视野丨稀有的蓝色假种皮
旅人蕉原產于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其成年植株可高达20~30 米,是马达加斯加人民喜爱和崇拜的“国树”。为什么要给“国树”加引号?因为旅人蕉不是树,而是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草本植物。 旅人蕉的种子上裹着碧蓝色撕裂状假种皮,乍一看犹如熊熊燃烧...
视野丨厕所里的小飞虫
蛾蚋(rui)是一種常见的小飞虫,经常出现在洗手间。尽管很多人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要永绝后患,但不久后这些小虫会再次出现。想让它们从家中消失为什么这么难? 作为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蛾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亿年前,它们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蛾蚋繁殖迅速...
视野丨拖完地为什么臭臭的
无数次拖完地,总是能隐隐约约闻到臭味。明明拖把用自来水洗了又洗,把地面拖了又拖,但莫名其妙的臭味总是会出现。 其实,拖完地的臭味,极有可能是拖地的“好帮手”——拖把带来的。如果拖完地没有悬空挂置拖把,而是将其堆放在通风条件很差的储藏间里,那...
视野丨认识鲑鱼莓
悬钩子属的果实长得像浆果,但它是由许多小核果组成的聚合果。鲑鱼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一种荆棘植物。鲑鱼莓结出的果实有红色和黄橙色两种颜色。红色能吸引鸟类,而黄橙色对哺乳动物则更有吸引力。在野外,果实通常会被鸟类、熊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吃掉,而叶...
视野丨生动的宇宙景观
這张星系团MACS0416 图像结合了詹姆斯. 韦布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的可见光数据,覆盖了0.4~5 微米的波长范围。图像中的不同颜色揭示了我们和星系间不同的距离:蓝色的星系相对较近,而较红的星系距离我们较为遥远,或者含有大量的尘埃。这张图...
视野丨人体最小的骨头在哪里?
人體最小的骨头大约只有一粒米那么大,它叫作“镫骨”,在我们的耳朵里。这块骨头形如马镫,故以此命名。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通过传音结构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内耳则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上传到大脑。镫骨位于中耳,是听骨...
视野丨美洲农业三姐妹
南瓜、玉米和豆類被称为“美洲农业三姐妹”,这是因为这三种作物经常生长在一起。其三者的组合种植,可以构成一个完美的共生系统。根据历史记录,农民在地上挖一个洞,将三种作物的种子先后放入洞中。玉米的生长速度最快,其高大的茎充当豆类的攀爬架;豆类在...
视野丨不是飞碟,是荚状云
看似风平浪静的天空,其实暗流涌动。看不见的气流在对流层进行着复杂的运动。外形酷似毡帽的“荚状云”就是由这种复杂气流运动形成的。莢状云的名字来自拉丁语,意为“小扁豆”。其状如飞碟,因此也被称为“飞碟云”,总被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当水平气流流经...
视野丨为“印加冰美人”重构面容
1995 年,考古学家在安第斯山上发现了一具女孩的天然冻尸(木乃伊),他们称她为“印加冰美人”或“胡安丽塔”。她穿着仪式用的束身衣,戴着仪式用的头饰,木乃伊附近散落着由金或银制作的女神像,以及编织袋、陶器和贝壳等器物。对这具木乃伊的CT 扫...
视野丨铁线虫竟然把螳螂变成“僵尸”
铁线虫生于水中,搭蜉蝣的“顺风车”来到地面,等待被蚱蜢、蟋蟀、甲虫或螳螂等猎物吞下。进入猎物体内后,铁线虫开始生长并控制猎物。一旦铁线虫完全成熟,它就诱导猎物体跳进水中,由此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铁线虫之所以能如此控制猎物,是因为它采用的蛋...
视野丨用“生物指纹”寻找钻石
当矿物与土壤相互作用时,土壤中的微生物聚落会发生改变。采用这些“信号”微生物及其DNA(“生物指纹”),科学家测试了之前通过钻探发现有金伯利岩(其存在可能表明地下有钻石)存在的一个地点的表层土中存在65 种“生物指纹”中的59 种,且在地下...
视野丨为什么海洋里昆虫少?
昆虫的生物量在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多,因此它们对全球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与陆地昆虫相比,海洋里的昆虫堪称稀少。但你知道吗?陆地昆虫的祖先来自海洋。既然如此,海洋里的昆虫为什么那么少?多年来,科学家对这个谜题很困惑。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一个科学...
视野丨药物为什么能延长线虫生命?
秀麗隐杆线虫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因为它的代谢系统与人类的相似,所以科学家经常用它来研究人类疾病。这种线虫与人体有80%的蛋白质相同,它的寿命约为两周,拿它来做实验很合适。 二甲双胍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此前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及其...
视野丨吃肉太多不健康?无氧运动来帮忙
长期高蛋白饮食不仅会让人长胖,还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奇怪的是,许多运动员和健身人士吃的就是高蛋白飲食,他们还会定期摄入蛋白质补充剂,可他们却是新陈代谢最健康的人群之一,难道是因为运动能防止高蛋白饮食对机体的负面影响? 为找到答案,...
视野丨树脂的妙用
当遭到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侵害时,树木就会派出兩位得力“保镖”——树脂和酸,保护树木免受侵害。如果树木遭受外伤,树脂还可以清洁伤口,修复裂缝。对一些动物来说,树脂也是天然的清洁剂。蚂蚁会收集许多云杉树脂球带回巢,这些黏性物质含有消毒物质,可以保...
视野丨世界最辣辣椒纪录刷新
這个皱巴巴的黄绿色小辣椒就是“世界最辣辣椒”新晋得主,名为“X 辣椒”。我们平常吃的甜椒,辣度为0~5SHU(史高维尔辣度单位);能把人辣到哭的朝天椒,辣度为3 万~5 万SHU ;而X 辣椒的平均辣度竟高达269.3 万SHU,简直是辣到...
视野丨“南海Ⅰ号”跨越800年的传奇
2023年11月3日,“南海Ⅰ号”沉船总体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自此“南海Ⅰ号”项目的工作重心转入了全面保护、研究阐释、活化利用、展览展示和学术交流的新阶段,这也标志“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工作已圆满结束。此时此刻,回...
太空丨月下基地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随之一同带回的还有1731克珍贵的月球样品。对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斜锆石、钙钛锆石、静海石)的分析结果证实,月球最“年轻”的玄武岩年龄约为20...
地球丨藏起来的陨石坑
陨石坑稀奇吗?不稀奇。整个太阳系不断遭受着天体撞击,只要有固态表面,上面基本就会遍布陨石坑。比如,在表面积只有3793万平方千米(只有地球表面积的7.4%)的月球上,直径大于20千米的陨石坑有近七千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陨石坑有一百多万个。 ...
地球丨善变的河
侵蚀 河流的上游位于山地环境,这里的地形高差很大,河水流速很快。强大的水流冲刷着河床底部,日复一日,即使是坚硬的岩石也难以抵挡,最终被破开。 沉积 当河流到达下游时,地形变得相对平坦,河水的流速减慢,已經无法再带动那么多砂粒和石块了。于是,...
海洋丨海洋便车
在新喀里多尼亚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一只红脚鲣鸟轻轻落在了“金影”号的船头灯顶端。红脚鲣鸟为了觅食每天平均要飞行约150千米。船只为红脚鲣鸟提供了稳定的歇脚平台,也为它节省了体力。每当发现合适的猎物,它会迅速飞到高空,再如箭一般扎进大海。几个小...
动物丨猛鲛刃牙
鲨齿、人齿大不同 人一生中有两套牙齿——乳齿和恒齿,这两套牙齿生长于同一牙板。跟人齿相同的是,鲨鱼的所有牙齿也都源于同一牙板;跟人齿不同的是,鲨鱼的牙齿总在更新换代。鲨鱼捕食时使用的是位于最外层的牙齿,内侧的都是后备齿。当最外层的齿受损脱落...
植物丨感谢槲寄生
在冬天很容易看到挂在树梢上的槲寄生,远远望去,它们就像一个个大大的鸟巢。槲寄生是植物界有名的“寄居客”。它们广泛寄生于寄主植物的枝条或主干,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准确来讲,槲寄生是一种半寄生植物。何为“半寄生”呢?...
植物丨球果的秘密生活
在俄罗斯的东北部,生活着楚科奇族。他们平时大多以捕鱼和狩猎为生。在冬季无法捕获动物时,楚科奇人偶尔也会光顾啮齿动物的“仓库”,里面藏着这些动物入冬前辛苦收集到的食物。楚科奇人会把“仓库”里的食物取走大半,留下少部分让这些动物度过冬季。“仓库...
心智与大脑丨不同角度解读大脑
20世纪90年代,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D.麦克莱恩提出了著名的“三重脑假说”,认为人的前脑由三个分属不同进化时期的部分构成,分别是“爬虫脑”“古哺乳动物脑”和“新哺乳动物脑”。 老脑和新脑 维持呼吸和心跳,控制肌肉运动,看到像食物...
博览丨“矿工”真菌
借助显微镜,你会在针叶林土壤里那些小小的砾石上看到一条条直径3~10 微米的“隧道”。这些“隧道”枝枝蔓蔓,蜿蜒曲折。造就这些“隧道”的不是风力,而是真菌的菌丝。问题是,真菌为什么要费力在砾石上开辟这些“隧道”?答案是为了获取营养。 开采铁...
博览丨恐怖的火山海啸
在1650年夏末的几个星期里,希腊圣托里尼岛居民接连报告说:海水变色,而且海水竟然沸腾了。海面上频繁出现火光和闪电,蒸汽团遮天蔽日。涌向海岸的潮水突然退去,但没多久又更汹涌地卷土重来,海浪最高达20米。爆炸声响哪怕在上百千米外也可听到。大量...
博览丨鸡蛋里挑营养
1974年,江苏句容的一支生产队在劳作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批西周古墓群。闻讯而来的考古专家推断,这些古墓的主人是西周平民。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考古挖掘中,别说青铜器了,连铜首饰都没见着。然而,当考古人员打开一个密封陶罐时,大家都惊呆了——只...
考古丨木乃伊肖像
古埃及的许多木乃伊都配有死者的肖像画。过去几百年中,超过1000幅这样的木乃伊肖像被发现,发现地基本上都是法雍市,因此这些肖像被称为“法雍肖像”。 这些肖像的创制年代是在埃及的罗马时期,即公元前30年~公元395年。因此,这些肖像所描绘的经...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大自然探索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大自然探索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大自然探索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