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下

美与时代·下 (2024年01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艺术收藏
《美与时代(下)》创刊25年来,坚守美学园地,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审美学术刊物,美学、艺术领域重要期刊。
原价:¥18.00   促销价:¥10.89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美学学人丨我的书法美学研究
翟本宽,1935年出生于河南济源市。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美国联邦文化教育协会国际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并授予荣誉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河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老年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校...
美学史研究丨论歌德美学中的自然观
摘 要:《歌德谈话录》作为歌德创作思想的百科全书,记录了歌德晚年关于文学、艺术、美学、自然、宗教等方面的言论与活动行为,展现出歌德晚年的总体性思考。歌德作为一名伟大诗人、思想家的同时也是一名自然科学研究者,他的美学思想背后拥有其自然观的支...
美学史研究丨论齐泽克对“精神是块骨头”命题的三重阐释
摘 要: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齐泽克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内容中的 “精神是块骨头”命题作了三重阐释。首先,基于知性层面的矛盾阐释,齐泽克认为庸俗唯物主义把这一命题理解为主体向客体完全的还原,把主体降格为一种纯...
美学史研究丨试论葛洪自然观及其美学反思
摘 要:葛洪是东晋重要的道教理论家,他基于修仙习道的目的构建了较为系统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内涵的多维理解、物之泛灵论、物类变化观等。由于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葛洪的自然观经历了由“实”向“虚”的转变过程。葛洪自然观含蕴的“仁及万物”的...
美学史研究丨“第三空间”视阈下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当代阐释
摘 要:“第三空間”也称异质空间,由美国学者爱德华·W·索亚提出并运用,它作为一种哲学向度的思考,是当代思想对传统的空间思想的质疑。本文以索亚“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研究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画框的多重空间指向。通过对艺术史...
美学史研究丨自然与磨炼:钟嵘《诗品》的“直寻”说
摘 要:“直寻”是钟嵘在《诗品》中提到的一个诗学概念,意为即目、会心。“直寻”在此处是异文,“直寻”应作“直置(直致)”。“直置(直致)”在其他文献材料中含有放任、率真、直接之意。在言意关系上,直寻、直置和直致三词通用,即目、会心与率直、...
美学史研究丨论罗伯特·塔利的处所意识
摘 要:罗伯特·塔利是文学空间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在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恋地情结”与存在主义“焦虑观”基础上提出了“处所意识”这一新术语。“处所意识”既包括“恋地情结”,也包括“恐地情结”,指一种本能的、持续不安的地方感。面对这种...
美学史研究丨“气本”框架下的“真论”美学
摘 要:黄宗羲在晚年的文献整理与著述中,面对着易代之际“天崩地解”的社会现实,始终抱持着历史批判的眼光审视着前朝的得失。此种态度亦使得其理论思想与文章批评之间产生了勾连。明代曾盛极一时的文章复古之论与性灵之说,都引起了黄宗羲的强烈反思,他...
审美视点丨交叉学科视阈下儒道释三家静坐与中国古典舞身韵“坐之训练”的关联性探究
摘 要:静坐被古人视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在儒道释三家之中都有涉及。而中国古典舞“坐之训练”是课程中最基础的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腰部的运动以及形、气、心、意、神的统一。儒道释静坐与“坐之训练”无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在观念上都具有极大的关联性,...
审美视点丨从ins风的流行看当下消费文化的审美转向
摘 要:ins风作为流行于当下的一种消费文化,代表了当下大众消费一种典型的审美趋向。这种以文艺、精致、轻浅、简约为特征的消费审美背后潜藏着象征性符码系统的权力话语。这种消费文化的流行审美也使审美话语日趋物化,审美逐渐走向一种同质化与浅白化...
审美视点丨何以“娱乐”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一组娱乐生活图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图像史料的清代外销画博弈图是如何映射清代社会生活百态,其主题来源可能是借鉴清代宫廷娱乐图的图式。清代外销画娱乐图作为“视觉经济”的一部分,顺应了西方市场的需求,其娱乐图像亦与当时的节令活...
审美视点丨论沈从文与胡也频爱欲书写的互文性
摘 要:沈从文与胡也频在交往最紧密的时期,文学创作上也相互影响。两位作家在爱欲书写上存在具体文本间的互相指涉和互相映射,即互文性。引入互文性的视角,不仅在于分析二者爱欲书写的相似之处,更大的意义在于发现文本之间的异质性。这不仅体现出相似文...
审美与艺术学丨乔迅“伤感图录”下的明清遗民绘画
摘 要:对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来说,长久以来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反清复明的爱国情怀、改朝换代的亡国之恨、生逢乱世的不幸与迷惘等厚重的外衣,它们被浮泛地解读成亡国之际遗民画家笔下情绪化的情感表达,使得明清之际遗民艺术的价值被弱化。乔迅对明清之际遗...
审美与艺术学丨留白的隐喻:《步辇图》空间构图的秩序象征
摘 要:作为一幅叙事绘画,《步辇图》基于唐朝与吐蕃和亲的现实背景,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历史场面。画作中对觐见场景的选择和绘画空间的布局,既塑造了禄东赞与唐太宗尊卑有别的视觉形象,也构建了古代中国天地空间观念下吐蕃与唐朝的差级秩...
审美与艺术学丨陈洪绶插花清供图式中的文人情
摘 要:在现今传世的明代绘画作品范畴里,以插花为题材的清供图并不鲜见。作为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图式,其中的“文人情怀”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虽然在同时代的仇英、陈淳、徐渭等画家作品中也能见到插花图式,然而陈洪绶作品中的插花图式出现次数最多且最...
审美与艺术学丨危机中的历史:彼得·伯克对17世纪艺术世界的探索
摘 要:从20世纪中期起,许多西方学者对“17世纪危机”的话题展开了研究,发表了大量关于17世纪西方社会历史的研究成果。英国剑桥大学文化史荣休教授及伊曼纽学院研究员彼得·伯克(Peter Burke)教授针对17世纪艺术危机进行...
审美与艺术学丨被凝视的身体:基于约翰·伯格《观看之道》中的裸女形象分析
摘 要:在福柯的“凝视”理论下,眼睛发出的“凝视”行为不再是单纯的视线投射,更是欲望的延伸,是一种视觉控制的权力话语,它常常与阶级、性别等紧密相连。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就以西方油画中被凝视的女性裸像为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
审美与文学丨《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四种痛苦书写
摘 要:伊恩·麦克尤恩在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以边缘人物和极端事件展现了自我同他人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八个看似独立的短篇小说在对封闭、放纵、缺爱、控制问题的呈现中表现了空虚、生长、孤独和压抑之痛,既有侧重又有联系...
审美与文学丨杜甫的仁心逸志
摘 要:杜甫一生贫困多病,医药一直是其诗中常见意象。以安史之乱为分界,前期其涉药诗中以中草药为隐喻及观赏对象,充斥着儒家实用精神与审美心态;后期将中草药视为济世之物和精神家园,表达儒家“亲亲”“仁民”“爱物”之心及道家隐逸之思;而治病养生...
审美与文学丨万里良图,终老天涯
摘 要:耶律楚材是蒙元政权中第一个大力创作汉文诗歌的少数民族诗人。公元1219年至1227年,耶律楚材扈从成吉思汗西征,这使他对西域的山川风物、民俗风情有着广而深的体会。耶律楚材戎马倥偬之余不废翰墨,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主要内容为风土...
审美与文学丨论龚自珍诗歌中的亲情书写
摘 要:亲情是龚自珍诗歌中比较独特的内容,它不仅表现出龚自珍在情感上细腻温情的一面,也呈现了他真诚的赤子情怀。贯穿龚自珍一生的童心观念与尊情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亲情对龚自珍的影响。龚自珍的亲情诗歌是解读龚自珍文学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一。...
审美与文学丨马龙·詹姆斯《七杀简史》中美国霸权策略的实施路径
摘 要:不同于以往后殖民文本的控诉性、否认性叙事,马龙·詹姆斯的《七杀简史》通过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牙买加国内图景的政治叙事来结构全篇。本文聚焦文本中中情局对牙买加国内大选进行干涉的两条路径,探讨中情局在寻找和培养政治大亨、技术...
审美与文学丨《源氏物语》:时代命运下“情困”的女性悲剧
摘 要:成书于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的古典小说巨著《源氏物语》,以男主人公源氏的爱情故事和生活经历为主要情节,描述了源氏与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而拥有“天照大神”般俊美面容的源氏,在痴情好色的风流性情下,注定偿还不了出现在他生命中女性之“情”...
审美与文学丨从《萧萧》初刊本到再刊本的版本变迁看其“非常态家庭模式”建构
摘 要:《萧萧》最初发表于1930年,后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返乡经历的刺激,沈从文对《萧萧》进行修改,并于1936年7月重新发表。从初刊本到再刊本,《萧萧》建构起残缺的原生家庭,以此凸显萧萧的悲剧性命运,控诉畸形的婚姻制度。《萧萧》中奇特的...
审美与文学丨论《文城》的多重空间叙事
摘 要:《文城》建构了立体的多重空间:物理空间是重返历史的基点,反照着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转型之痛;多重形式表现技巧的合流搭建出网状的文本空间,凸显了空间建构实践的多种可能性;文本空白和空间意象引导读者填补叙事间隙、共筑心理空间,有助于实现...
影视美学丨娜丁·拉巴基电影美学风格及文化价值
摘 要:在经历了20世纪长达15年的内战后,黎巴嫩电影产业没落。娜丁·拉巴基作为黎巴嫩本土培养的第一代电影人,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电影为那些在社会中挣扎生存的人们发声。娜丁·拉巴基的电影有着很高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影视美学丨“四因说”理论下中国动画电影的本体研究
摘 要:“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重要的美学思想,它通过研究事物的实体或本体来探究组成世界的始基。本文对“四因说”理论进行界定,阐述它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关联,着重解析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四因说”,意在构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实现动画与哲...
影视美学丨20世纪20年代上海无声电影的现代性听觉编码
摘 要: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上海电影放映过程中,女明星以跨媒介的现场表演方式打破了电影叙事的虚拟性,成为影像空间、舞台空间、媒介空间的的接口,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构建出一种以电影为中介的新的媒介地理空间。女明星的现场表演重新将电影声音拉回到...
影视美学丨“遗憾”的电影艺术:论4K彩色修复版《永不消逝的电波》
摘 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于1958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2021年,通过新技术手段将那时的黑白画面进行上色,重映了4K彩色修复版的影片。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一直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在促使电影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不免带给新老观众一些...
影视美学丨《长安三万里》:形象重构与历史想象路径下的民族文化表达
摘 要:《长安三万里》以其恢弘的史诗风格在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影片舍弃近年来现象级国产动画主打的神话题材,转而深耕、糅合大量史实材料,进行了创新性的历史人物形象重构与故事情节想象性填补,最终完成了历史背景的史学钩沉与影像再现,成为历史题材...
影视美学丨《新神榜:杨戬》:解构、丝绸朋克和弑父
摘 要:《新神榜:杨戬》是由追光动画公司制作、继《新神榜:哪吒》后出品的“封神系列”的第二部影片。《新神榜:杨戬》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之上,融入“东方赛博朋克”的美学风格,塑造出后现代性的奇幻景观。以解构传统英雄叙事的形式对“封神题材...
影视美学丨《芭比》:以女性的立场凝视女性
摘 要:《芭比》一上映便引发热议,芭比思考“死亡”的念头,直接戳破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合力打造的塑料王国。这并不仅仅只是一部简单的“女性爽片”,它试图直面女性困境,寻求一种完美的女性主义的表达。本文在消费主义视域下,关注女性自我存在与个人价...
影视美学丨“劫收”:1945年上海广播电台的接收历程
摘 要:抗战胜利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开始抢占对日伪广播敌产接收的主动权。围绕这次接收,形成了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以江南区电信复归处为代表的行政院交通部、以上海市公用局为代表的上海市政府围绕上海广播电台接收工作的权...
影视美学丨网络环境下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热播现象探析
摘 要:《武林外传》作为一部2006年播出的情景喜剧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再次流行,IP的影响力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隐,这部经典电视剧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武林外传》超前的价值观仍然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这一情景喜剧在近几年来的持续热播呈现出大...
影视美学丨技术颠覆与形象重塑:浅议李小龙功夫片的“破”与“立”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以《唐山大兄》《精武门》等几部代表作成功地将功夫片打入国际市场,引发了全世界的功夫电影热。时至今日,李小龙早已成为功夫的化身和影响全世界的文化符号。从技术颠覆层面来讲,李小龙将自创的武术体系“截拳道”引入...
丨刘薷作品
作者簡介:刘薷,云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丨王紫沄、蒋琪琛、王粲夫、 尹晓璐、苗国祎、马聪作品
作者简介: 王紫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专业。 蒋琪琛,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间艺术图式的当代应用。 王粲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专业。 尹晓璐,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美与时代·下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0.68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美与时代·下

杂志价格:¥10.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