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西方汉学与18世纪欧洲歌剧的人文互动观察

世纪末到18世纪,是欧洲真正开始“发现中国”的两百年,是自《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欧洲人对中国三个世纪的求知若渴心理的一次大爆发。随着16世纪下半叶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华传教士的游记、信札与记录不断传回欧洲,加之大航海时代远洋旅行与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历史、人文信息让中国的形象在欧洲变得愈发立体。(剩余7446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