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寓所·街道·风景:郭沫若早期小说中上海租界的空间体验与文学书写

摘   要:郭沫若早期身边小说呈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传统空间向现代空间转换过程中所承受的冲击、压力和焦虑,以及在空间转换中寻找安身之所的文学尝试。面对上海租界这一复杂的“异托邦”空间,不确定的身份和认同问题,使得郭沫若的上海租界空间书写显示出很强的症候性。在书写租界的寓所、街道和风景等空间中,郭沫若创造了一种“去殖民地化”却又“陌生化”艺术风格:一方面,他不写具有租界殖民地特征的建筑、街道、商业、风景等,淡化租界空间的影响,进行了一种“去殖民地化”的文学尝试。(剩余7189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