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兴趣、方法与美的陶冶是实现数学成功课改的根本途径

——数学课改之我见

罗仁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摘要】  数学是自然科学桂冠上的明珠,也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数学教学的成败意义重大。苏派课改为数学教学开辟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它有利于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约束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也有利于转变数学老师教学思维,赶上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为国家数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苏派课改 数学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088-020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现实需求相悖,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张皮”,不能实现互融汇通,共同促进,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迫切需要突出重围,走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苏派课改形成的班组文化、生训体系、评价体系、导流体系“四大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课改的著名成功的典型,也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搭建了舞台,作为数学老师,我结合我所教授的班级数学课程实践,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教与学共同促进的道路。

一、实践苏派课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堂转变为学生思考联想的神圣殿堂

有位著名学者说过,成年累月地没有时间进行思考,那将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同样,在数学教学中,若没有将课堂变为思考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思考的圣地,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并会运用,这样的数学老师就没有将苏派教学的真谛落到实处,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十分理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苏派课改,经过老师对预习、听课、复习、小结几个环节的时间的重新配置,学生也可以有选择的听课,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需要时学生自己把它记录下来,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课堂就成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与老师交流的场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成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提高了听课效率,课堂变为联想思考的天堂。

(二)兴趣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不竭动力

兴趣是指占有知识,占有科学的强烈愿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是成功的前提。作为一个学习数学的学生不应该仅仅是跟在老师的后面转,而应该培养专业的兴趣和树立目标,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本领,也是苏派课改的灵魂所在。经过课改,学生学习数学的获得感大幅提升。据学生反映,兴趣不光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而且常常会产生独特的见解,维持自己的兴趣。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在独立思考中,时常看到自己的收获,就能增强自己的钻研信念,抵挡外界的干扰,不至于因暂时的曲折而丧失信心,以致半途而废。学生们不但汲取前人赋予的精华,又要不断地提出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

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放飞学生。据学生反映,苏派课改后将时间放手给自己后,学生们更加“透亮”了,反而会让学生有这样独特的体验,那就是,经常会出现一种对某道提到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突然间脑海中闪出思想火花,使他们茅塞顿开,较长时间倾心钻研的问题,瞬时解决。

(四)数学美的追求是数学课改的最高境界

亚里斯多德说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写道,“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他,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的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数学的理论、原理、定律等等无论从它的表述还是从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来看,都包含着美。《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通过实践苏派课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更加乐意去学数学,学生也感受到新课程下数学学习的快乐。学生在美的陶冶实践中学着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数学教学中体验了数学美的真谛,从而对数学教学乐此不疲,富有激情,这也是苏派课改对老师的魅力之处。

二、实践苏派教学让教师潜心研究轻松教学

(一)调整教学思路,实现高效教学

教师充分利用苏派课改的生训体系、评价体系、导流体系,将数学这门课程实现老师想教好,学生想学好的目的。教师在苏派课改教学中认识到,预习、听课、复习、小结四个环节是学好任何一名功课的规律总结。但是四个环节中,那个环节占有的时间最长,那个环节花费的精力最多,是区别传统教学和当前苏派教学的试金石。通过认真研究苏派教学的成功案例认为,打造让学生人人思考课堂,数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应用在学生合学、领学和总结这三个环节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对未知的领域始终是充满着好奇心的,新鲜感的特点,在学生完成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发给学生一份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研读新课的内容,引领学生走进未知的世界,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独学。在独学环节,教师把握一个度,那就是对每一个班组每名学生不强求一律,不要求让把所有问题都搞懂,有的只要了解和大概就可以。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即可。在合学环节,鼓励班组中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班组之间在讨论不出理想的效果时候,引导学生把不懂或难懂的问题圈出来,并把学生自己的想法记在书边。因为这些问题经过学生的脑子,会形成一个大大的迷,学生对揭开这个迷有着强烈的渴望,待到领学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效缩短了授课时间。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钻研

教师在尝试苏派课改的过程中,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上。首先,通过构建数学兴趣小组文化,先进学生的现身说法,将那些具有潜在对学习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凝聚起来。在文化小组建设上,教师为他们设计了兴趣组的会徽,起了“为了数学家”“未来华罗庚”“未来陈景润”的名号来鼓励学生加入。鼓励学生兴趣小组通过独学、合学、领学模式等体验式活动提升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同学们逐渐懂得,培养兴趣是学好的重要方面,由于兴趣爱好是促进学习,深入钻研的强大动力,他们在兴趣的支配下的学习效率无与伦比。

(三)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创新

教学灵感至关重要,教师在实践课改中深切体悟到,如果说是“灵感”这是充满必然的偶然,有“灵感”是难能可贵的,但将时间交给学生是实现这个最佳目标的前提。教师要给自己下了一条红线,就是坚决杜绝满堂灌,强行往学生嘴上塞食,积极引导让学生自我找食。因为,老师讲授的越细,等于替学生思考的越多,这样就会让学生成为思维的懒汉,无法品味到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有鉴于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谈中,引导学生在数学中问题的发现,分析问题。保证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有意识安排整段集中使用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做最困难的问题放在这个时间段思考,激发学生的最“兴奋”点,也是落实苏派教学的重要途径。

(四)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陶醉在美的世界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广读数学书,读好数学书,在学中悟,在悟中学,不断将苏派课改落到实处。坚持引导学生不断地寻求美,发现美,认识到数学的美,数学的对称性,简单性,统一性,奇异性,彻底性,不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

结论

苏派课改适应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由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性教学,不但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丰富性,让学生是数学课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扩大了教师的发散思维,争取了教学的主动权,有效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苏派教育课改中心与课改联盟《学校课改推进与操作核能系统》是,2019年8月.

[2]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奇特的一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7月.

[3]《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4]罗素1907年论文《数学的研究》?,2017年1月.

[5]2018年10月31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