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幼儿社交能力的自信心培养及其在幼小衔接的应用研究

李春艳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本文立足于“自信心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自信心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自信心;社会交往

幼小衔接是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在各种层面上的平稳渐进和相互衔接。良好的衔接工作,一方面能确保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具备学校要求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儿童在幼儿园已获得的知识和品德,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张越在《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对策》中分析出学龄前幼儿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生心理不成熟、自理能力差和自控能力差,着重提出重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自信心培养以提高幼儿心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而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进入小学后,社会交往自信心强的幼儿,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更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善于表现自己,在群体中更受欢迎。因此研究幼儿社会交往自信心的培养方法及应用策略,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民办幼儿园与小学互动不畅,缺乏行为习惯、心理适应的科学衔接,衔接工作深度和连续性不够。在这里着重讲日常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未能充分考虑幼儿衔接过渡时期的特殊性,未能针对性的编入适合初步进入小学课堂的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因此很难激发儿童自主学习性。我认为幼儿处于幼儿园阶段时,应明确课程目标,着力于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对幼儿自身自尊自信、人际交往和责任心的培养。

2、家长教育理念陈旧。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对孩子只是方面的教授,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未能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引导。 家长在幼小衔接期的教育应扮演好生活合作者、教育引导者和能力培养者的角色,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

二、推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自信心培养,并融入其在幼小衔接的应用。

1、宽容的幼儿交往环境,是实施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基本根基

首先,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蹲下身来,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同时善待幼儿的错误,从幼儿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经验积累等多角度着手,分析看待幼儿的错误,用积极的方式提出建议,为幼儿指明方向。

其次,创造丰富的社会交往机会也尤为重要。幼儿园应积极利用节日活动,丰富节日庆祝形式,让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利用社区资源,多组织幼儿与社会接触,开展一系列社会性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给幼儿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提高。

2、因材施教,是保证幼儿社会交往质量的核心要求

随着幼儿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活动的深入,教师应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细微之处,抓住时机,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儿童,做到因人而异,使其学会自己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交往质量。因此幼儿园的主题教学内容应从把明确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在生动的教学中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认识,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树立自信心,乐于助人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对于有的孩子不爱交往,喜欢独处,教师要了解具体原因,耐心地帮助他摆脱困境,引导他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收获其与小伙伴互动的乐趣;对于有的孩子比较任性,不愿与人分享,教师可以利用讲授寓言类故事书者播放寓言类动画片,引导他去为同伴做好事,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等,并及时表扬他,使他体验到帮助他人后的快乐;对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有些并非恶意,教师可以创设机会,教他如何他与伙伴交流、游戏,从与同伴的交往中学到交往技能,帮助他从交往中获得成功感,建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3、家长参与教育,是提升幼儿交往自信心的重要关键

家长要做好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习惯养成的工作,单靠幼儿园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幼儿园应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对家长进行关于幼儿交往行为态度的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家长有机会来园观摩和参与。例如,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发日、家长进课堂等各种方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做到与幼儿园同步教育,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良好社会性交往的培养。

同时通过家长会做好家长工作,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尤其是多与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行为问题较多的幼儿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幼儿园还可组建“家长活动小组”,尝试让幼儿在“做客”、“参观”、“购物”等活动中提高交往能力;而家长在活动中,可真实地看到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的某些差距,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儿童社会交往自信心的培养,是幼儿适应将来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长期磨练、不断修正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指导与密切联系,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李子建,杨晓萍,柴赛飞,颜明仁.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31.

[3]张越.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早期教育,1998,(1):3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