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自救方法的渗透初探

陈旭华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近年我国自然灾害不时发生,灾害过后便是新的一轮传染病的扩散,各地都相继发生流感等疾病。校园踩踏、校外溺水及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加强校园安全教育,防止事故发生,不仅是为了减少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更是锻炼学生面临自然灾害及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反应能力。本文就对此方面展开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堂教育;安全自救方法;应对措施

引言:少年儿童被誉为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着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近几年校园安全隐患事件频频被推上热门,加上自然灾害的时有爆发,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发展成为了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事情。而把自救知识渗透在体育课堂活动中,让少年儿童从小增强安全意识,提升自救能力,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体育课程及安全教育分析

(一)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内容分析

1.小学生体育课堂主要还是以学习体育健康教育知识为主,主要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的来源和发展,通过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和学生反应能力,并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

2.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价值就是锻炼身体和道德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的教学没有局限性,课堂教学的地方更空旷,不同于其他学科枯燥乏味,学校配备的体育器材更多元化,课堂教育手段更灵活、更贴近生活[1]。

(二)针对小学生提出的安全教育问题有哪些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学校的体育课堂虽然具备专业的运动器材和多样体育活动,但是很少配备专业的针对安全教育的指导老师,更没有针对小学生开设的专门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对于安全教育和自然灾害的了解仅仅是学校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几次消防演练和家长的口语表达,对于该如何应对这些灾害没有系统的概念,所以在灾害发生时会出现慌乱无法采取措施应对。

如何解决小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些体育工作者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论述只是本人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十几年对学生安全自救教育的一点粗浅认识。

二、自救方法的渗透对小学生课堂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增强小学生的自救意识

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人才,体育课不仅是教给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式地让学生了解珍爱生命的具体含义,并训练学生在遭遇各种灾害时,科学的自救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现在的小学生条件普遍较好,衣食无忧,往往缺乏忧患意识;许多家长的溺爱使孩子太依赖父母,缺乏危机意识,孩子们面对灾害时往往不知所措。体育教师在实际上课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培养他们面对灾害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锻炼小学生面对灾害时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知识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处理问题、解决事情的能力。这个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师生心理上的交流。如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低,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也越来越低,更别提面对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这些不可预知的灾害[2]。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体育课堂的多样性,渗透式地把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类灾害发生时的情景模拟,把自救措施结合实际训练传输学生。不仅能让学生面对灾害时保持冷静,更能快速做出应急措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和灾害对学生的伤害。

(三)掌握基础的自救方法和逃生途径

学校在安全教育上太过于理论化,经常组织学生听安全演讲,缺乏面临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拥有一定的自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时期养成的习惯是不会轻易被遗忘的,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一定的自救方法,并在体育课中经常性进行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有着深远影响。

三、在体育课上怎样教会小学生进行自救

(一)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基础自救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材,老师应该结合体育器材的特点,在学生使用器材的时候,介绍体育用品特点的同时也要介绍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老师应提前告知他们可能会发生的安全问题,让小学生在玩耍的同时提高警惕,心存忧患意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以及出现安全问题时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引导学生了解自救知识。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自救知识,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履行安全规则,遇事不慌,有条不紊,对各种危险情况做的心中有数,应付自如。

(二)把教材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提升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1.体育活动中常见的有跑步,跑步不仅贴合生活实际,更是日常生活都会做的一个举动,在发生灾害时,跑步可以使我们快速进行自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的让学生自觉进行跑步训练,例如可以利用大课间时间,让全体学生进行跑操训练,天天坚持,日积月累,学生体质速度自然会得到极大提升。

2.在一些体育教学课上,老师会告诉学生进行穿越障碍物的训练,这些训练在平时只是考验我们的反应能力,当遇到灾害时一样能帮助我们躲避一些障碍从而实现逃生。

(三)课堂中进行小规模的情景演练,锻炼学生应对灾害的应变能力。

体育课堂的先天条件优越,土地空旷、器材多样。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组织小规模的情景演练,设置场景和障碍物,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演练,锻炼学生的逃生自救能力。

我校在预防溺水方面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广,首先,学校专门开设了游泳课,不仅交给学生游泳的理论方法,还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并与家长联系配合,利用暑假进行游泳研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学会游泳。其次,还专门进行游泳中各种意外事故发生时急救方法的学习训练。例如,利用充气娃娃,让学生倒背溺水人员快跑将吸入体内的水倒出来,并请来医院急救科医生传授人工呼吸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实践操作,人人掌握急救技巧。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安全自救意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体育课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安全教育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利用多媒体观看自救活动视频,利用网络游戏形式进行救助演练。因此,体育课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体育课变得更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五)体育课上组织不同的班级进行逃生自救的竞赛,增强自救能力。

寓教于乐是最受少年儿童欢迎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组织各类安全自救知识抢答赛,也可组织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的自救实践操作竞赛。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可以给以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兴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命安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安全教育,小学体育老师应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把自救措施与体育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自救常识。在教学中渗透自救意识,并经常性开展学生自救训练。尤其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完成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任务,同时还增强面临灾害时的处理能力。这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当然,如果能从整个教育的角度来规划学生安全教育,效果会更好更持久。例如,将安全课程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国家培养专门的小学安全教育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对各校的安全教育效果进行检查评估。这些都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安全水平,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翠廷.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探索研究[J].新课程(中),2017(07):249-250.

[2]陈芳.体育课堂自救自护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2):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