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毕业生就业现状看保山学院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

——以昌宁县保山学院毕业生为例

张雪梅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保山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科学地进行专业结构布局?从昌宁县的保山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研来看,做好以上两个方面,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按照“固本扶需扶特扶强”的发展思路,把社会服务专业办需办特办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保山学院;毕业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一、保山学院毕业生在昌宁县的就业情况及其分析

第一类:师范类业生的就业情况

昌宁县国土面积3888平方公里,辖9镇4乡79个村45个社区,总人口35.08万人。全县共有学校254所,其中小学129所,教学点1个,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级中学12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04所。在校学生55366人,其中,普通小学在校生22366人,特殊教育学生100人,初中在校生13784人,幼儿在园在班8448人,普高6756人,职业高中3912人。全县有正式教职工3333人,其中小学教职工1324人,中学教职工1655人,幼儿教职工187人,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140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7人。全县使用临聘教师723人。全县在编教师中毕业于保山学院(保山师专)的752人,占22.6%;临聘教师中毕业于保山学院的有79人。

近三年,昌宁县累计补充教职工400人,剔除紧缺专业引进教师和招录财务人员,实际招考录用350人,其中保山学院毕业生75人(2014年36人、2015年23人、2016年16人),占录用人数的21.4%,毕业生考取岗位比例明显高于大理、楚雄、曲靖、玉溪等地方院校。在昌宁县教育系统就业的75人中,按性别分:男15人,女60人;按学历分:本科29人,专科46人;按任教学段分:小学38人,初中37人;按专业结构分:语文7人,数学14人,英语15人,政治3人,物理、化学、生物各2人,音乐9人,体育4人,美术6人,信息技术4人,初等教育6人,学前教育1人。从数据上看,女生就业情况好于男生,数学、英语、音乐三个学科竞争优势明显。

第二类:综合类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报到登记情况来看:2014年至2016年,保山学院毕业生到我县报到登记253人,其中:2014年73人、2015年63人、2016年117人。报到登记人数中男73人、女180人。分别占28.9%、71.1%。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2014年至2016年昌宁县的保山学院毕业生毕业登记的253人中,目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76人,在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就业69人,在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就业108人,分别占30%、27.3%、42.7%。

从昌宁县就业情况来看,保山学院毕业生在教育系统的占到了昌宁教师人数的23%,将近四分之一的比重。综合类毕业生回乡就业的比例也很高,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和企业,保山学院是昌宁县用人单位的主要来源,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然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就业,对人才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从座谈和走访调研中看毕业生的发展现趋势

从座谈和走访调研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保山学院毕业生表现出非常高的满意度。其中在用人单位对保山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在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对从事工作的适应能力四项中满意度89%,低于九十,这也意味着在人才培养上这几块是有必要加强的;其次,在这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六项的满意度为94%,说明用人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在以上能力方面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第三,在创新能力和总体满意度上为100%。用人单位对保山学院毕业生给予高度认可,当然其中不乏用人单位对年轻人所持的宽容态度,年轻人成长是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的。用人单位在对以上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来看,保山学院近三年在昌宁教育系统就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在各乡镇农村中小学任教,是昌宁县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总的来说,保山学院毕业的教师,无论是思想修为还是业务能力,都比较优秀。从就业情况跟踪统计数据上看,保山学院近几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尤其是毕业学生成为了我县中小学教育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毕业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理论功底扎实、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力较强,工作中,能够做到吃苦耐劳、注重团结,工作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功底扎实。保山学院毕业的教师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功底,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储备充足,工作上手快,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较强,深得学生好评。2.敬业态度端正。保山学院毕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服从分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虚心好学,工作热情高,师德修养好,工作严谨务实。3.具有团队精神。保山学院毕业的教师就业心态平和,思想成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很好的团结同事,积极融入到教师团队及学生集体中。4.适应能力较强。保山学院毕业的教师大多数在农村学校任教,但从不抱怨工作条件,不抱怨生活环境,不抱怨学生,不抱怨家长,都能极力适应各种工作生活环境。5.注重自我更新。虽然有的老师专业知识丰富,但毕竟学用之间有很长一段磨合期,保山学院毕业的教师大多数都善于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个人素质提升。

另外,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同样是非常高的。其中毕业生在单位成长为骨干、中层干部以上的占到了69%,从中也可以看出保山学院毕业生通过学校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在管理能力的开掘方面是有很潜力的,当然平台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学习锻炼积累到位,只要有机遇,一个人的潜力就得到了展示的时机。毕业生对保山学院学生工作与就业指导、基础设施与服务、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等五项的满意度为92%,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强力落实和推进的方向,为下一步人才培养的方向上给出了参考。而在校风学风、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现代化水平、语言表达、管理和沟通、个人发展空间、薪酬、现任工作、工作与专业相符、大学学习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等若干项的满意度为100%,由此看出保山学院毕业生对母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的高度肯定,当然,这百分之百里面也包含着保山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情、鼓励与鞭策。

三、以昌宁县保山学院毕业生为例看保山学院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

(一)昌宁县 “十三五”期间人才需求情况

“十三五”期间,昌宁县主要需求的人才,一是熟悉教育、医疗卫生、现代农业、交通、水利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熟悉文化、旅游、规划设计、市政建设、节能环保、生物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熟悉财税、金融、经济、项目、科技、工业发展、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十三五”期间,昌宁县教师队伍补充的重点:一是学前教育教师,全县在园在班幼儿8448人,按国家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师生比1:7计算,全县应配幼儿教师1206人,目前有187人(实际编制只有60人,其余部分是小学教师转岗),缺口1019人;二是高中专业教师,全县普高、职高在校生10668人,按师生比1:12.5计算,应配教师853人,实际在编626人,缺口227人;三是初中、小学部分紧缺专业教师,全县较为紧缺专业主要是小学英语、小学信息技术、中小学体育足球方向、中小学艺术教育舞蹈方向、小学全科教师、初中一专多能教师。总的来说,昌宁县虽然编制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教师缺口仍然很大。

(二)关于保山学院关于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以及昌宁县“十三五”期间人才需求情况,对保山学院未来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情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方面,关于专业设置

1、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一是要紧密结合我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与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学科专业体系及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要针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加大对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教师培养力度。2、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战略目标,通过控制专业总体规模,调整优化现有专业,增设社会急需紧缺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和契合度。围绕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布局,尤其是针对保山市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增设一批应用型专业。3、重点打造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专业群、滇西边境旅游文化专业群、数据信息技术专业群和边疆基础教育专业群,凸显地方性,体现应用性,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4、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固本扶需扶特扶强”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把教师教育办精办优,把社会服务专业办需办特办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第二方面,关于人才培养

1、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希望学院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就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实现从择业到创业的转变。2、通过各种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和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创业的准备。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一是加强学校信息建设,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导向和社会就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二是引导和鼓励学院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及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在基层中建功立业,并得到锻炼和提升。4、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教育见习活动,让大学生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结语

保山学院学院培养的人才在昌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教育行业,保山学院毕业生占比例高、业务基本素养高,多数是教学骨干,管理骨干。保山学院前身是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底蕴浓厚,毕业生在教育行业表现突出,师范类毕业生专业对口、工作稳定,作为一所传统的师范专业出身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来说,部分传统的师范专业是不能丢的,因为地方如何发展变化,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正如十九大提出的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学校还应结合地方对于“一专多能”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考虑专业调整或专业方向课程的增设,与地方对于人才的需求紧密对接起来。综上所述,保山学院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研工作,不仅加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的联系,还了解到地方对人才需求在专业结构、知识与能力以及担当与吃苦奉献精神等方面的现实要求,进一步为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和本科合格评估之际,在人才培养上如何更加紧密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并为彰显保山学院办学定位中地方性、应用型特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楚佳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改革探讨 高等理科教育2007-08-15

[2]李云霞关 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2005-05-01

[3]熊晓熙 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关系的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2012-04-01

[4]彭贞贞;李坚;马骥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综述教育教学论坛2014-12-31

[5]杜玉波 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成才之路 2016-12-15

[6]张文 关于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6-04-20

作者简介:张雪梅,1972出生,女,云南保山人,保山学院,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写作学、礼仪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