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吴梦雅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高校被誉为培养大学生的“工作之家”,要以教育人民为本、德育为先的规则,围绕树立德业给子息做表率,培育才干的主题,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校教育管制的各个方面,热情投入到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行方法中去,在现在经济,文化,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高等学校更应当联系当下在校学生的时代特性和成长需要,扩增社会实践的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出实践教育对培养与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

一、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1.多元文化思潮及不好现象的影响。在校学生刚步入社会,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极易被西方文化潮流形成的一种潮流与多样化价值体系渗入。如今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移状态,社会出现的诚信丧失、人们贪图享乐、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2.开放式新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冲击。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手机社交软件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得消息、思维方式的主要序论。新媒体的出现有利有弊,既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又有不良文化和舆论传播的隐蔽性。国外敌对势力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媒介通过隐秘方式侵蚀着广大青年的文化认同、政治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参差不齐, 甚至有些至极想法也因披上专制、自由、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时尚主义等外套而迅速传播, 为一些监识能力薄弱的学生所接受。这些不好的原因容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冲击; 对良好的传承文化、国家精神传递起到耳濡目染的腐蚀和耗费作用, 容易造成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庞杂和对社会实际认知地位的艺术思想、道德观点、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等的认可的晃悠,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己。

二、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1.深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应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社会实践直观的认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明辨丑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社会实践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响应。大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获得改变,同时磨炼提升自我,在确实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加快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表变化行动。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和政治立场方面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梦想,自觉将内在变化的主观认同的价值观念转变为为外表变化的实际行动,深化角色意识,主动担起重大责任。

3.社会实践能够充分变换大学的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据加拿大星网报道,多伦多的一项窥探显示,在外的华侨学生尽管文化科得分令其他外国华人无法相互比较,但在社会实践能力、自行问题的完成、带领能力等方面却落后于其他学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华裔身上,更是容易中国大学生身上,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用共同价值观念带领大学生,在校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课本知识,但是对于改善社交能力,处事方式等存在不足,因此在社会实践的实行中,既要有配套的培养体制,又要有针对在校学生的培训能力制定目标。

三、扩大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实践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依托项目实践模式,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高校应该发挥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紧密结合,采用项目化运行方式,与“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方法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参与实践的动力,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变化认同,增强国民整体信心。

2.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场所,健全实践教育长效保障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服务的基本平台,高校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村居社区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社会志愿服务基地等基地,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支持,为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高校应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监管小组,健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和教师责任,建立全面考核、科学评测制度,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证。

3.发挥校园文化载体作用,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开展符合时代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重视发挥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作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微文雅微志愿”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及社会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在校园网、微博、公共账号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学生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模范、勤工俭学自强之星等先进典型,追踪宣传报道以哺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4.开展一些有关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的活动。

在社会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中国历史教育有关知识的普及,使学生了解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有多少英雄的吱声才有我们如今安稳的生活。可以通过《中国革命史》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历史教育的了解。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所以中国革命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史,是进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材,因此被定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马列主义理论课,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课。

结束语:

要坚持平时的生活,用一个根本性的意义融汇事情的颠末或全部的意思。平时的生活是高等学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成立的肥土,也是高校推动人人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高校要坚决建树以学生为中心点的教育思想,确实解决大学生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激发大学生对高校、对社会、对国家的敬护情义,引导大学生探讨人生价值所在在,制作高尚品质和完美品行。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规范和启发。各个院校要善于利用法律、次序,德性、行政等手段,使大学生平时生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低要求,并通过这种始终如一的实践砥砺,使之深入于大学生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周家吉.强化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03):150-153.

[2]冯波.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J].教育观察,2018,7(05):29-30+38.

[3]胡翠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