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熟练运用手眼身情进行少儿舞蹈表演的研究

汤娟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舞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是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孩子通过自然、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心情。通过中国舞基础训练组合,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协调、有情绪的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表演中尽量使他们认识、感知、体验、体现他们所面对的舞蹈作品,放松自我、轻松面对、正确地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作品。这是让孩子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肢体柔韧性较强,但弱点在于力量性的动作缺乏爆发力,所以,熟练的运用手、眼、身、情对舞蹈作品进行全方位诠释更能提高舞蹈作品的观赏和提高少儿本身对于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h表现性影视。ttp

关键词:手;眼;身;情;少儿;舞蹈

启发引导学生在舞蹈艺术的情感体验中感受美,培养正确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舞蹈的能力是少儿美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儿舞蹈除了必要的技术技巧外,学会灵活地运用手·眼·身·情进行舞蹈表演,是提高少儿舞蹈水平的关键所在,探索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发掘学生对表演的欲望,以及对身体肢体表现力的探索,如何根据舞蹈(乐曲)的旋律、情绪,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教育,是我们在研究少儿舞蹈表演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创作舞蹈一直是这几年文艺界非常热门的话题,少儿舞蹈更是受到文艺工作者的追捧。好的创作舞蹈深受大众喜爱,且韵味悠长。反应现实、积极向上、天真活泼或者是技艺精湛,每一个优秀的少儿舞蹈背后都凝聚了学生、编导、排练老师的心血。这几年,我也在做少儿舞蹈表演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观赏学习、实践创作、修改成品、不断打磨等过程,我对少儿舞蹈表演有了一定的见解和经验积累。我将自己的原创少儿舞蹈作品《小小飞虎队》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形成了如何熟练运用手、眼、身、情进行少儿舞蹈表演的研究。

本人在前期做好舞蹈剧本创作以及选拔队员工作,确定作品题材、参加人数、服装设计、舞台道具设计等工作。最终确定作品题材为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为背景,人数为15人。研究对象15人中9人是接受过舞蹈训练的,其余6人是非舞蹈生。在创作初期和排练过程中,15人中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作品内容的接受能力层次不齐,从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已知空间里进行表演,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示范,让学生获得舞蹈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表演姿势,启发学生运用情绪带动表演。通过为期三个月左右的舞蹈表演实践,在此期间不断反思、学习、交流、研究、探索和发展,作为创作者来说,无疑不是一场精神洗礼和头脑风暴,对于学生来说,无论从舞蹈技术技巧层面还是对舞蹈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诠释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通过实践,我总结出如下方法提高少儿舞蹈表演能力:

一、释放天性、展现自我。

我主要采用实践体验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最完善的演员技术也都不能跟那不可捉摸的 、难以揣测的、极其细致的天性艺术相比”。当学生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下,试着去打破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放松,排除杂念和制约,在舞台上回归没有束缚状态下的自我。在第一次集中15名学生时,我通过谈话和他们互动,试图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时,每一个同学展露出来的性格各不一样,有羞涩的、有活泼的、有外向的、有内向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差不多了解了这15名同学的肢体表现能力和是否善于表现的性格特征。对于这种情况,我通过讲述自己学习舞蹈专业的经历让学生更加了解我的同时也对舞蹈这门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接着,我开始进入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面对一半学生零基础的现实,我试图从身体最灵活的部分手和眼开始训练,例如通过手来表现树、火焰、大象、小八哥等,通过眼神表现兴奋、难过、惊恐、憎恨等情绪。经过一两次这样的训练学生明显从羞涩、生硬的状态放开了自我,释放了天性,有了一定的表现力,甚至有些学生的想象和表现超出你的意料。接下来,我从局部肢体的表现扩张到全身。例如,害怕的情绪全身可以蜷缩也可以通过呼吸的急促来表现;或者兴奋的情绪可以肢体放松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眼神来传递。面对零基础或者是舞台表现不够放松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解放自己,以身作则,将自己置身于孩子中间,展现最真实的自我。这样一来,学生也会随着你的放松而放松,达到预期目的。

二、制定舞蹈组合有针对性训练,全面提升肢体表现张力。

我主要采用组合教学法。舞蹈组合是舞蹈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一部分,在作品排练中更能体现一个学生舞蹈基础是否扎实的重要体现。舞蹈组合是舞蹈元素、舞蹈动作与舞句之后的进一步深化与丰富,组合与剧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组合是学生的肢体动作是否规范的标志之一。在阅读了《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一书后,感触颇深,在书中提出:头、眼在舞蹈中舞姿造型和动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眼睛的运用是民族审美特殊的表现形式、是表达任务内心情感变化的手段和工具[1]。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加强对学生的头和眼的组合训练,以提高他们之间的灵活性为主要训练目标,处理它们和身体之间的关系。经过有针对性的组合训练,学生的头和眼部表现力更传神。舞蹈作品中的情感从一群少年到立志成为英雄的过程中,有天真、有好奇、有勤奋、有愤怒、有希望。眼神的变换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上肢的组合训练非常重要。手指、手腕、手臂是肢体的延伸,手形优美,手臂造型丰富,能为作品的表现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作品中,我充分运用了扩指、掌形、握拳表达作品中的力量型情绪。例如,敌人进村,学生的状态是全身紧张蜷缩,曲臂握拳表达害怕;当敌人伤害同胞时,学生的状态由害怕转为愤怒,曲臂变为展臂、握拳变为扩指。这些细微而准确的变换都能为舞蹈作品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的上的共鸣,回顾作品的成功,我总结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需要好的创作剧本和音乐、舞美等,更离不开舞者,更离不开组合训练,组合训练是作品表现力的根基。

三、从情绪体验上升到情感爆发,“情”是作品的魂。

我主要采用情感体验法。每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都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表达,没有思想和内涵的作品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舞蹈表演者的每一个手型、眼神、转身都是作品情感的爆发点,这样的作品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在作品成型后,接下来的排练我主要采用的实践体验法,让学生体验到肢体可以如此表现各种不同情绪后,我决定从片段的情绪上升为情感贯穿整个作品。此次,我的研究内容主要载体是少儿创作舞蹈《小小飞虎队》,此作品的情感十分丰富,且在六分钟的作品内要做到多种情绪的转换,对于一群舞台经验缺乏的少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将作品分割为六部分,每一部分在情绪上是独立的,但每一部分在情感上又是不断升华的。在创作初期,我将最容易把握的引子、第一部分先处理完,再将其他部分逐个处理。引子部分对于整个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作品的引子是由一顶具有象征意义的帽子开始,几个小孩通过凝望那顶帽子、双手捧帽子、戴上帽子等细小的动作,传递孩子们对英雄叔叔的一种崇拜的情感。再例如,在处理鬼子进村和孩子们试图和鬼子拼了的那一部分是最难最难的,也是在研究过程中让我最为伤脑筋的。作品的时代背景距离现在70多年,如此远大的时间距离对于编创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创作初期我查阅大量的作品背景资料,书籍、网络、电视、新闻等,搜集了一些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内涵的资料让他们观看,每一次欣赏后我的总结讲话对他们来说都能起到很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在鬼子进村这部分,我先给学生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日本飞机打跑轰炸平民百姓后的历史资料,接着我开始在情感上找切入点,让学生想象如果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果被杀伤抢夺的是你或者你的家人,当时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如果现在站在你的对面就是可恶的敌人,你会怎么做?当时我记得很多同学都说我会冲上去,但我立马回应到,对方是有枪有炮的,如果你冲上去会有生命危险,你确定你连生命都不要吗?这时,有人开始犹豫了,矛盾的情绪在这时就产生了,纠结、挣扎的舞段就这样产生了,起初,学生对纠结、挣扎的表现是很难掌握的,根本不知从何做起?这时,手、眼、身的变化和表现尤为重要。也可以说没有手、眼、身就没有情感的张力和爆发力。在这一舞段学生体验到的不仅是一个一个舞蹈动作,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舞蹈。

通过一个舞蹈作品的排练,学生收获的过程中如何熟练运用手眼身到达作品情感的表达,以及学生对舞台表演艺术兴趣有了大大的提高,,曾经被挑选来的队员从一名普通的同学、不善于表达到学会用手、眼、身、情表达内心的情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也丰富了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学生的舞台经验得到积累,能通过有针对性的组合训练和情感上的启迪,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是舞蹈作品最高的境界。在研究过程中,我一直将“情”贯穿整个作品,将个人情感上升为对舞蹈作品的“情”,学生自然也将用“情”舞蹈。

在研究过程中,有收获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不足。有时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在追逐火车的这一部分,我要求学生既要有拼命的感觉,又要有节奏,还要有控制身体,达不到理想效果,最后自己不断尝试和变化方式去诠释这一段,最终发现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可能在处理动作上我过于执着,多方位去思考和变通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通过这次研究,除了手、眼、身、情在舞蹈中非常重要外,呼吸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舞蹈能力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在创作和研究少儿舞蹈表演的这条路上,任重道远,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学法》

作者简介:汤娟(1988.10-),女,湖南株洲,大学本科,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小学音乐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少儿舞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