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场地自行车里约奥运会制胜因素分析

宁庆鑫 张妍 郑若飞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该项目在管理、训练、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进而总结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崛起的主要因素,为其它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主要因素有:举国体制的有力保障;项目的长期积淀;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把握项目训练规律,程序化参赛形成惯例和模式等。

关键词: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崛起因素

1、前言

2017年随着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自由式项目进入东京奥运会,我国体育界掀起了一股跨界跨项选材的浪潮。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成立跨界跨向选材小组,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在这四个项目上有潜力的运动员。随后国家橄榄球队,国家冰球队等都陆续的开展了跨界选材工作,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张培萌转项钢架雪车更是引起很大轰动。这些项目有一些共同特征,那就是在中国起步较晚,竞技水平相对不高,没有成熟联赛支撑,后备人才短缺。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传统优势体育项目都有几个共同特征:群众基础好,成熟的职业联赛,后备人才体系健全。中国的乒乓球,美国的篮球,巴西的足球,英国和法国的自行车等在世界上长盛不衰,都赖于以上几个特点。因此在我国发展攀岩、冲浪等新兴或非优势运动项目,很难复制以上国家运动项目的发展路径,而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的发展崛起经验确实很好的一个范本。

2、我国场地自行车运动发展历程

作为一项起源于欧洲的运动项目,自行车运动在20世纪初由传教士传入我国,1936年柏林奥运会和1948伦敦奥运会我国曾派出自行车运动员参赛,都没有取得好成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车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姜翠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500米计时赛的铜牌,实现了中国自行车奥运奖牌“零”的突破。2002年在同样项目上我国运动员江永华在世界杯总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自行车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冠军。在随后的雅典奥运会上江永华又在500米计时赛上获得一枚银牌。2009年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进行调整,新增设的女子团体竞速赛成了我国场地自行车的强势项目。宫金杰和郭爽组成的团体竞速组合多次在世界杯和世锦赛上获得冠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决赛对决中率先冲过终点线并且打破世界纪录,但由于犯规在先被取消冠军,遗憾摘银。虽然没能最终取得金牌,但是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国自行车队的备战策略以及训练和管理方法的经验为里约备战周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宫金杰和钟天使在女子团体竞速赛上终于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国这一自行车大国奥运会自行车金牌的突破(表3)。

3、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崛起因素分析

3.1举国体制的有力保障

我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确相对较晚,运动员竞技水平相当长一段时间和世界一流运动员差距明显,高水平运动员也非常少,在自行车协会注册的职业自行车运动员仅有2000人左右,而且我国自行车职业联赛发展滞后,山地和公路自行车项目在2014年才有了自己的联赛,场地自行车项目国内比赛每年仅有两三站,而且所用经费都是体育总局的专项资金,没有成熟的国内自行车职业联赛作为支撑是制约我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我国自行车运动还存在后备人才短缺、场地有限、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限制条件下,要发展自行车运动,就必须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全面负责中国自行车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经历了近几届奥运会的参赛备战,各项机制日趋成熟。以备战里约奥运会为例,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以“备战求早”为原则,以“女子短距离为主要项目,女子团队竞速为核心小项”为备战总策略。在2013年初就成立了中心备战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设立了备战办公室,组织复合型训练和科研保障团队,从组织架构上为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备战小组制定了自剑中心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施,多次召开各省市体育局领导参加的备战工作会议,统筹规划和设计奥运备战。全国各省市在各方面对国家队给予了大力支持,河北、江苏和黑龙江为宫金杰和钟天使提供了男子陪练运动员,大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备战期间项目管理中心统筹各方力量为短距离自行车组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训练场地、自行车器械、科技支撑、医疗保障等各方面都为世界领先水平。正是有了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保障,才使的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在里约奥运会上取得团体竞速的金牌,实现中国自行车人半个世纪的金牌梦想。

3.2项目的长期积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周祚慧、周玲美,到姜翠华、江永华,再到郭爽、宫金杰、钟天使,经历了三代运动员长期的努力才最终实现场地自行车崛起的梦想。这也说明一个运动项目从无到有再到变强大,都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自行车运动发展之初是以公路自行车为主,但一直难以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后来逐步发现场地自行车这一突破口,进而转变发展策略,重点发展场地自行车,后来再根据我国运动员的特点和成绩逐步确定女子场地自行车为短距离项目为重中之重,正是在不断摸索中才在自行车众多分项中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成绩的突破同样需要经验的积淀。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的奖牌,更多是靠“拼”争取来的,到了北京奥运会,郭爽在女子争先赛预赛中就打破奥运会纪录,是冠军有力的争夺者,然而由于半决赛中战术使用不当被判犯规,遗憾的取得铜牌。伦敦奥运会上宫金杰和郭爽搭档的团体竞速是夺冠最大热门,但在决赛中同样因为犯规被取消了到手的金牌。这些失败的经历都成为了场地自行车队的宝贵经验,也是这些经验的不断累积才使得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队正真走向成熟。

3.3组建复合型训练团队

复合型训练团队是运动训练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双重推动下的必然产物。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备战伦敦奥运会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专题会议上明确指出:当今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是训练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多学科综合实施。高水平运动训练不可能只靠一个教练员来独立完成。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科学管理训练团队,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有效集成,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效益和训练质量。

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自行车队国家队组建了以法国教练本努瓦为核心复合型训练团队,该团队涉及训练、科研、体能、医疗、营养、陪练、器材、翻译等岗位的专家和管理人员21人。为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调,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国家队建立了可行的工作机制。一是确定短组主教练的核心地位。要求团队人员树立服务和服从意识根据主教练的训练计划安排实施相关工作。二是落实了队内的例会制度:定期总结阶段训练等情况、安排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三是根据每周训练计划制定了科研、营养和医疗康复的日服务工作流程;四是加强了机能监测对训练的效果反馈和应用。正是在整个复合团队的合理分工和良好的工作机制下才有力地保证了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3.4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现代竞技运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自行车作为人与器材相结合周期性体能项目,项目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和教练组特别重视现代运动科技的运用,在2005年就组织课题组对江永华、郭爽等在比赛中的肌肉工作特征,骑行过程中的力学特征,以及分段距离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场地自行短距离的制胜因素,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大量理论支撑。里约奥运会备战期间由清华大学教授牵头做了风洞实验,根据宫金杰和钟天使的骑行姿势和器材装备的风阻效果选择比赛中的器械,使器械带来的阻力降到最小。高科技的训练仪器如SRM设备和DARTFISH软件已经长期在运动员的训练中使用,可以有效地监控每次运动训练,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能时时看到每次训练的效果。科研组系统的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可以使教练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情况,为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每一次成绩的提高,无不凝结着高科技的功劳。

3.5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狠抓思想作风建设,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运动员专心训练和比赛的基础,每个奥运周期备战领导小组都特别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在里约奥运备战期间,为做到备战管理过程的有序和有效,国家自行车队制定了《国家自行车队备战2016年奥运会管理条例》、《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选拔办法》、《里约奥运会运动员选拔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提出“落实比计划重要;细节比标准重要;质量比要求重要;解决比认识重要”的口号。

历届自行车国家队都将思想政治工作做为奥运备战的重要一环。在里约奥运备战期间国家队就围绕思想作风、精神意志、心理素质等组织了系列讲座和参访活动。如组织以《为国争光,永恒使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参赛》、《大赛赛前准备》为主题的讲座、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活动。在做奥运器材准备时,短距离组将穆桂英、花木兰等脸谱形象印在宫金杰和钟天使的头盔上,以古代的巾帼英雄激励斗志,这种中国文化与体育精神的有机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在奥运大舞台上的激情展示,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诠释了我国运动员为国增光的豪情壮志。“自行车京剧脸谱”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积极反响,网友说“有谱则灵”!通过常抓思想和文化教育,使国家自行车队形成了爱国、拼搏、团结、竞争的优秀队风,国家自行车队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3.6把握项目训练规律,程序化参赛形成惯例和模式

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没有科学有效的训练运动员就不可能具备世界水平的竞技能力。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通过几代人的摸索,对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需要的核心竞技能力进行了总结。在体能上突出“快”,即启动快、途中快、冲刺快。在技术训练上强调稳,要求运动员时刻保持技术的稳定性。在战术训练上突出“灵”,要求运动员能根据比赛的复杂情况灵活应变,选择合理的战术。在训练周期安排上主要采用多板块的训练周期来进行备战,板块的选择以比赛为导向,在冬季主要以世界杯和世锦赛为板块划分的依据,在夏季则主要以参加全国冠军赛为板块节点。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注重创新,根据不同运动员采用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训练手段,重点加强运动员关键技术的改进和专项体能的训练。在训练理念上注重与国际接轨,中国自行车队2006年开始聘任法国功勋教练莫雷龙担任郭爽的教练,2009年莫雷龙开始全面负责女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的训练,在他的带领下郭爽、宫金杰、钟天使、林俊红等一批女子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成绩有了质的提高。

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国家队经过几次奥运会和世锦赛的洗礼,积累了大量的程序化参赛经验,场地自行车项目在参加大赛前都要制定详细科学的程序化参赛方案。从运动员起床、用餐、出发、器材准备、准备活动、营养品补充、间歇安排、上道程序、比赛结束后的整理活动、兴奋剂检测、媒体采访等各环节都制定相关流程和预案,使全队能够高度配合,运转有序。团队人员经过多次比赛演练,不断修正程序化参赛和保障流程,确保在奥运会等最重要的比赛期间分工明确,程序清晰,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3.7详细的赛前准备措施

场地自行车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器材、场地、心理、身体、气候、对手信息收集等。以备战里约奥运会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队的准备工作为例。在赛前准备工作中,教练组做到了面面俱到,细中求细,器材的准备每人一个清单,运动员、教练员、机械师逐一核对,多人签字把关,避免遗漏的同时,做到团队周知,系统准备。运动员从头到脚所有的器材和装备,都进行过风洞试验,好中选优,最后选用的头盔、骑行服、车轮等确保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比赛时车辆和轮组的选择是根据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和模拟奥运会比赛中的使用感觉所最终选择的,链条的选择也是经过测试和使用后的感受的最佳选择。在运动员身体准备上,也做到每天监测,时时调整。为适应南美的时差和气候,提前到美国迈阿密进行训练,其人员构成、适应时间、训练内容等力求与里约参赛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为保证里约奥运赛前准备的有序进行,提前派出工作组赴里约,了解赛道、气温、食宿、交通、环境、保障、训练条件及安排等情况。确保了赛区准备与国内准备的有效衔接,确保了运动员竞技状况的保持与发挥。赛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对手的备战状况,特别是对里约奥运会前主要竞争对手的参赛成绩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德国三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赛特点,并作了针对性的预案。现代竞技体育某种程度上也是细节的较量,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好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教练组细微到极致的准备工作。

4、对我国自行车运动以及其他新兴运动项目发展的启示

我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在大量不利因素下,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自行车运动发展实际的道路。中国女子场地自行车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功,将有力推动我国自行车运动的普及,促进与之相关的全民健身和体育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女子场地自行车的崛起经验对于我国其它新兴运动项目和非优势运动项目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对于我国其它新兴和非优势运动项目,必须结合自己项目特点以及我国实际进行发展。首先必须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绝对优势,借助体制优势为项目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其次必须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项目独特特征,必须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明确适合我们自己的项目发展方向;再次要和国际接轨,保持开放的视野,吸取世界最优秀的训练、科技支撑、康复等方面的经验;最后一定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任何一个项目的发展,都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普遍原理,都要经过自己的项目文化积淀,在发展过程中都要付出一些成长的代价,项目的管理者、教练员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苦干实干。

参考文献:

[1]蔡家东.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困境和希望[J].体育文史,1997,4:17-19

[2]李卫.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现状与训练学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26

[3]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2015年年世界场地自行车锦标赛资料汇编[C].2015.北京

[4]李昕.自行车竞赛规则第三部分场地比赛[G].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2004:145,138,150.

[5]2014年10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第20号令《反兴奋剂管理办法》

[6]场地自行车女团竞速赛 中国队夺奥运自行车首金[EB/OL].http://2016.sohu.com/20160813/n464009813.shtml,[2016-08-13].

[7]场地自行车女子个人争先赛 钟天使落败无缘奖牌[EB/OL].http://2016.sohu.com/ 20160816/n464535092. shtml,[2016-08-16].

[8]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官网[EB/OL]. http://zjzx.sport.gov.cn/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