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蔡生文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初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内容较多,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理科性质,需要学生真正的理解自然科学原理,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地理很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也表现出低效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革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作用,合理运用道具,还应该灵活运用巧设问题、联系生活、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构建趣味高效的课堂。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

引言: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可以被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是判断课堂有效性的标准,所以想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就需要从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堂内容出发。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当中,需要着手自然科学原理的展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方法。

1、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作用

电教设备是如今学校中常见的教学设施,电教设备在课堂上的使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加直观的展现地理课程中的原理。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电教设备的使用来达到地理课程中的原理讲解,使之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1]。比如对于“地球的面貌”内容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分层、海陆分布等,也可以在PPT上通过flash展示地球板块碰撞等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地理知识,将书本上的内容具象化。老师也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将课堂内容和重点总结于PPT内,缩短课堂上的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合理运用道具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合理地使用道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然原理。地理教学中,实验道具的使用可以准确清晰的表现出自然原理的形成与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践中了解掌握知识[2]。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与自转所形成的昼夜现象”时,老师可以通过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试验,更加形象的给学生展现出晨昏线、极昼极夜等地理名词和自然现象,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一次次的实验中,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准确形象的表达出课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在实验器材上立体的展现出练习题中费解的原理,使学生形成立体性思维。

3、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质量

3.1巧设课堂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设定一些有趣的地理问题,这些地理问题与本节课上要学习的内容有必要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含着疑问去看书,整节课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例如题目:一位宇航员说:“爸爸,我已经绕了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说:“那我比你还要厉害,我已经绕太阳转了50圈!”你如何判断爸爸的年龄呢?这一例题讲的是地球公转、自转的时间,老师可以通过这一问题来引入教学。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爸爸”绕着太阳转了50圈就是50岁了,学生便能很快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会集中注意力,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在老师揭晓答案之前已经了然于胸,必将产生一种自豪感,这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力[3]。

3.2联系客观实际,将学习融入生活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很多的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有所体现。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地理原理和客观实际融合,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寻找到生活的影子,体会到地理的乐趣。比如在讲授“世界的天气”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自然原理联系到最近的天气情况中,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和刮风下雨,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对其进行解读。老师要在生活中挖掘地理知识,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加强地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将生活与地理的学习联系起来,做到游刃有余地运用地理知识。

3.3注重课堂实践,培养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中可以给同学安排一些难度较低、容易操作的科学实验来达到巩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和寓教于乐的目的[4]。比如,让学生用泡沫板和水槽模拟板块撞击的实验,了解板块碰撞学说的原理和含义。模拟实验的优势可以让学生用亲身的体验来了解课本中的难点,将平面转化为立体,直观的理解自然原理。

4、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应该被明确,想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教师要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3]。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教会他们要学习国家的优美景观,著名建筑和人文传统,带着他们进行简单的地理知识学习,这样做不仅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往往事倍功半。教师一定要清楚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点,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核心和要点,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5]。比如教师在地理教学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让他们进行讨论,在学习“南北气温的差异”内容时,教师就应大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真正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较好地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之后,对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交流与探讨,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探究地理知识,最终的都能感知到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想要使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此同时,老师也需要在备课中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针对课堂中这两点关键因素来做准备。古语有云:“对症下药”,只有真正适合地理学科和初中生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春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交流,2017(01):59.

[2]许金款.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7(02):54.

[3]黄世卿.引导阅读·激发兴趣·点拨探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成才之路,2014(23):82-83.

[4]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08):128.

[5]陈国栋.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5(07)9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