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的路径分析

刁欢欢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众所周知,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大学阶段正是人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出抉择的重要阶段。要让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仅仅靠上几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和大学生的心理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构建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以促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关键词:隐性教育资源;高校思政;路径

引言

思政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需要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手段,不断提升大学生人生价值理想的先进性,正面性,才能使得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更好的引领社会正能量。隐性教育是现代教学的新方法,可以实现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构建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优化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笔者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多年,对其存在的问题有着一定的认识,并认为这种隐性思政教育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1、隐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1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涉及思想政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校园的文化活动、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见,隐性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分散的、不确定的、随处可见的。

1.2教育过程的渗透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学生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无意识教育。一方面,由于隐性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而完成的,因此,它显得隐蔽、间接、非强迫性,学生往往对隐性教育的内容没有排斥,无形之中就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会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平等参与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唤起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强烈愿望,使大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全面地发展[2]。

1.3教育方式的间接性

隐性教育的内容是非主导性的,其教育形式也是隐蔽性的。隐性教育作用于受教育主体的内容不是教育者事前有计划有目的所设计和安排好的,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存在;在教育形式上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直接灌输,而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感受、自我体会、自我汲取和自我内化;在教育效果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内在的层递性、滞后性和含蓄性等特点。

1.4教育效果的长久性

隐性教育是通过改变提升人的内在心理起作用的,由内自外,从而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外在行为上。因此,隐性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相比显性教育的单向灌输或理性说教,隐性教育的效果要稳固得多。

2、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应用新方式

2.1信息互动式

信息互动包括网络互动和通信互动。网络这种教育资源开发已初见成效,现在应充分利用通信这种隐性的教育资源。以商洛学院为例,我校在校学生7224人,有手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7%,所有教师都有手机。现在校园实行校园网内免费拨打,手机比起电脑,具有携带、交流的方便性,交流的私密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所以,应充分开发手机的教育功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2%的同学认为通过短信或电话的形式和同学或老师交流更便捷。理由如下:有些同学不太擅长当面口头表达,喜欢用短信或电话的间接方式;手机短信或电话更能节约时间;手机随身携带,信息传达及时;避免面对面可能产生的一些交际冲突等。通过手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达成的不仅是信息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互动。

2.2全员管理式

良好校风的形成要靠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应通过全员管理提高全员素质,保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化。具体运用方式如下: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校园中每个成员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产生着影响。每个在校工作人员包括各级行政领导、后勤服务人员、保安、教学及教学服务人员都应该肩负起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责任,时刻提醒自己要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的成长构建一个和谐的空间。为此,学校应定期给所有在校员工进行政治、思想、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强化教育,使他们树立“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的思想意识,明确学校各项工作的示范性、育人性等特点,自觉肩负起“人人育人”的职责。通过这些培训,以提高员工自身的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化,塑造一种新的、具有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风貌,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学校,使浸泡在其中的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

2.3艺术怡情式

我国最早的国家教育机构包含了音乐教育专门学校。现代的艺术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雕塑等,它们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正如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一部优美动听的乐曲能以健康的格调、高尚的情操、热烈欢快、抒情优美、幽默诙谐的音乐形象鼓舞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生活情趣。同样,美术、舞蹈等都能从不同的角度陶冶学生的性情,开发学生的情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由以上艺术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功能分析可见,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使音乐、美术、舞蹈成为大学生的公共课,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群”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方式使得信息没有经过有效过滤,就传递到大学生这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加大正面的思政教育引导十分重要,需要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手段,隐性教育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卓.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20.

[2]李世合.理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扩展与开发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256-2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