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徐华   
新教育论坛
2018年32期

摘要: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核心环节,读是对知识的积累,而写则是一个将知识整合、运用的过程。可以说,脱离了前者,后者是无法顺利展开的。读写结合的目的正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使他们在写作时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思路,表达出更丰富的内容。掌握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将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引言: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但尽管如此,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并非易事,这对于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读写结合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些读写结合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善读课文,以读带写

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预感,扩充他们的词汇量,在潜移默化中将优秀写作技巧吸收,化为自我的创作能力。因此,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以往单纯的阅读、背诵显然没有对写作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师生在“读”这一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摸索。那么具体来说,究竟应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呢?以《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来说。首先我们要对这一文章进行熟读,感知语言文字。通过读接触到文中的字、词、句、段。然后,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就会有所认识。作者写故乡的杨梅是为了抒发他眷恋家乡,对家乡一草一木深深热爱的感情。其次,还要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抒发怀乡之情的。为了表达怀乡之情,作者选材很巧妙,结构很清楚。选材上,作者以小见大,用杨梅来寄托自己的感情。结构上,作者围绕着“爱”字做文章。开头就饱含深情地道出:“我爱故乡的杨梅”,总领全文。然后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一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杨梅树,抒发了“爱”之情。二是写杨梅的果实。写杨梅果时又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总述杨梅果的形、色、味都惹人喜爱,抒发喜爱之情。后分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这里作者不仅把杨梅让人喜爱的理由叙述得清楚,而且亲切地运用了一系列色彩饱满的形容词。如:“细腻、柔软、新鲜、红嫩、又酸又甜、津津有味”等等,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爱”之切。通过这两个过程的阅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最终达到善读。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以读带写这一教学目的[1]。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的课下活动之所以被他们所喜爱是因为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但阅读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对于他们来说,整个过程是毫无趣味性可言的。因此,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大多不高,缺乏阅读动力。如今,将读与写相结合,显然使学生们明确了读的目的,也将在写作的需求下产生阅读的动力。这便是写作对阅读起到的促进作用。而越是丰富的阅读也越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但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在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给学生一个作文命题后,可以要求学生先拟定提纲,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构思,再根据自己的构思去广泛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章、材料,用来不断丰富自己文章的内容。这样,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消融掉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

三、仿写训练,读写统一

对于刚刚接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说,独立创作能力十分有限,在写作时也常常出现语言错误,逻辑不通等问题。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年级学生,教师应从最简单的写作训练入手——仿写。语文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实现读写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挑选出经典的句、段,分析其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等,让学生大声朗读、有感情朗读,再让学生以自己熟悉事物进行仿写训练。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表达技巧,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还能在仿写训练中巩固知识,实现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的综合提升[2]。例如:《鸟的天堂》解释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时,文章写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阅读,让学生去体会“鸟的天堂”,感受文字中展现的美景。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以身边事物为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课堂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都有了全面提升。

四、结语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读写结合的实质是根据特定需要学习课文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阅读时,提高写作能力,以读带写;在写作练习中,加强思考,以写引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桂华.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76.

[2]傅晔.不一样的点,成就一样的精彩――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差异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13,(09):113-1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