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环保教育之我见

林蕊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从幼儿园开始进行环保教育,有助于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获得保护环境的技能,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孩子的一生将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应该教些什么?采取哪些方法呢?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运用故事、连环画等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激发孩子的环保意识

1.故事

教师选取报刊、杂志上适合孩子了解的知识编成故事,利用午睡前十多分钟的时间讲给孩子听,收效甚佳。如根据2001年5月18日《中国环保报》上的一篇报道《井水变茶水让人怎么喝》改编成故事《看病》:不知为什么松涛镇上的许多人,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个大着肚子、四肢无力、身上特别痒。这天他们约好一起去城里看病。大夫见这么多人,并且患同样的病,便想起报纸上报道的水污染的事。于是说到:“如果你们继续喝脏水,我也治不好你们的病。”病人你看我我看你,不懂医生说的话。通过提醒才知道,原来是垃圾处理场堆放的垃圾在作怪。由于垃圾处理不当,污染了水源,井水变成茶色,长期危害着松涛镇的村民和大片农田。人们明白病因后,更愁了,去哪儿弄干净的水喝呢?通过听故事,孩子们急松涛镇人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替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深刻体会到了水污染的严重后果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日益增多的浮沉和沙尘暴天气,可讲述故事《沙漠的皮肤》《草儿的伤心事》《大树妈妈的话》、故事《天鹅泪》则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不要噪音》说明噪音对身体有害,宁静能益智;《火光》告诉孩子,大火给山林、牧场带来了严重后果,提醒孩子不能玩火,注意防火。

2.连环画

为了倡导少用一次性物品,教师创作了连环画《方便筷的自述》--(1)大树砍伐(2)生产的辛苦(3)运输过程的污染(4)用后丢弃。通过观看图画,孩子们了解了一次性物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生产过程中还要排放含有漂白剂等许多化学物质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了环境;而竹筷、棉质手帕、大大节约了宝贵资源,属于“绿色”消费品;连环画《小白鸽变黑了》《小鸟喳喳》等,则告诉孩子,空气的污染对人类造成了太大的危害。

3.参观、调查、访问

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了解周围环境被污染的情况,启发孩子长大后也要发明创造,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4.定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或视频

让孩子了解关于环保的重大事件。如“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等。

通过以上举措,使幼儿全面了解“环增多保护,刻不容缓”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达到“润物有声又有色”的教育效果。

二、由幼儿园向家庭渗透环保教育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环保教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宣传栏、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利用周计划表介绍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对家长的要求,并请家长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配合:

1.帮助孩子将贴近于生活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如“水”的主题活动。通过幼儿园学习、孩子了解了水的性质、三态变化 、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应节约用水。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首先,通过家园联系册,要求幼儿与父母共同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并记录自己家中用水量最多的地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其次,由教师引导幼儿拟定出节约用水的方案,并由家长配合实施。如将盆浴改为淋浴、使用节水型马桶、水龙头不漏水、淘米的水浇花、洗菜的水冲厕、清洁衣服的水拖地、刷牙或用肥皂擦手时应关掉水龙头等。最后,鼓励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幼儿园和家里自觉开展节约用水活动。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水的认识从单纯、机械的知识积累提升为保护水资源,并通过自觉自发的行为表现了出来。

2.家庭、幼儿园共同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环保经验

如“废旧物品的循环回收”。首先,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废旧物品处理情况;其次,收集废旧物品并进行分类;第三,废旧物品巧利用。除此之外,还逐步开展了“环保电器的使用”“草地的功用和保护”“家庭种植”“噪音污染”等实践活动。

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调动了孩子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使幼儿园与家庭、幼儿与老师、家长间产生了多向互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环保氛围。

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其内容更为系统全面,是知、情、意、行各层次的渗透。如在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改变了故事结尾,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会到哪里去呢?通过讨论,使幼儿对捕食青蛙的行为产生了憎恶感,诱发了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在“认识啄木鸟、蝙蝠、野兽”等科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保护益鸟、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环保教育;在体育活动“老鼠过街”中,在锻炼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及目测能力的同时,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要把老鼠当作投掷目标;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利用易拉罐、塑料瓶、泡沫等人们司空见惯的一次性生活垃圾,制作成“环保人”并进行展示,唤起大家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行为,是一种不断重复和强化、由不自觉转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与环境发生着联系。我们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提出了“六不、六学会”的行为要求;不掉饭料,学会进餐;不随地大小便,学会主动入厕;不大声喧哗,学会说话轻、走路轻、做事轻;不在地上、墙壁上、家具上乱写乱画,学会保持清洁。这些要求由外力的作用逐渐内化成了幼儿的自觉行为,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及千秋,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环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紧跟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一如既往地从幼儿抓起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环保教育的新篇章!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