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周晓明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将一些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数学思维能力传递给学生。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拓,从而能够奠定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且,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跟不上的话,会使他们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产生放弃的心理。由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例,试着探讨一下应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辅助学生学习,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调动,然后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发现一些问题。

例如,以“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为了使得学生对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要做的便是在熟知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对这个小节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这个小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遵循这样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就这个小节的教学重点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用简易的工具来搭建一个天平,并使得天平现在保持平衡,然后让学生在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这时天平会怎样?”通过创设一个这样的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

要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传递给学生,而在传递过程中会涉及到要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在这里,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了解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来明白知识的本质。

例如,以“图形中的规律”这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让学生将有关这个小节的知识的死记硬背下来,这样的方法虽然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遇上一些产生了变化的图形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变得不知所措,难以将公式进行灵活的套用。由此,教师在教学这个小节的时候,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如“摆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两个呢?三个呢?10个呢?n个呢?”为了使得学生对于这个题目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答,如图所示,按照 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进行绘制,如此,便会得出以下的图形:

以此类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运用这样的方法来使得学生的思维深度得到深化,并且在此之上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

刚刚也说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只是有教师来进行讲解的话,学生可以收获的知识是很有限的。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将两个极为相似且难度适中的问题放在一起类比讲解,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这两个题目进行对比,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以“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这个小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在这个小节中找到一个题目,即“请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学生在初看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复杂,但是还是会将其找出来,如“3、6、9、12、15、18、21……”在找到了3的倍数之后,为了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教师可以将这个题目进行类比转化,即“请找出100以内7的倍数”让学生在计算刚刚的那个题目之后,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通过将这两个题目进行类比,便会发现这两个题目在本质上其实是相同的,学生再通过类比解答之后,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可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懂得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及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之类的,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