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比喻”这把双刃剑

马文雯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在阅读和写作中,我们常常见到,或者用比喻的形式来比拟自己对于某件事物或事情的感受。因此,用好比喻的形式,能较为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比喻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表达正确自己的感受,用不好会让自己感受的表达被歪曲。在我的课堂上,就发生了这样一场关于比喻的“亮剑”。

那堂课我们在学习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的内容。其中“字词句运用”板块有一个以“……好像……”“……像……似的”“……就像……一样”三个比喻句为例的练习。我像以往一样鼓励孩子们小组学习,试着用上这三个句式,也跟自己的学习伙伴练习说一说比喻句,借此提升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安静分享的四个小组外,另外两个小组的学习气氛有明显的不同,一组似乎在因什么起争执,另一组似乎围着一个一个同学一起边说边大笑。

因为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试着调节,我便没有插手制止争执不休和大笑不止。但在全班分享的时候我格外关注了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小组。

“大笑组”起立分享的时候仍然带着笑,组长笑着说:“我们组是以琳琳为中心,开展的比喻。”这话就让我和其他同学十分的好奇了。

“说来听听,你们怎么开展的?”我做出邀请分享的姿势。

“琳琳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两颗钻石在闪闪发光。”同学1笑着起立打头阵。我一听,就大概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于是示意他们继续分享。

“琳琳的头发又细又长,像柳条似的。”同学2说完捂嘴笑着坐下了。

“琳琳的牙齿白白的,就像洁白的贝壳一样。”同学3说完还朝琳琳挤眉弄眼,笑着也坐下了。

“琳琳的眉毛弯弯的,好像两条弯弯的月牙儿。”

“琳琳白白胖胖的,就像洋娃娃一样可爱。”

同学4和同学5也分别用不同的句式,比喻着琳琳的外表。等轮到琳琳自己说的时候,她害羞的也用比喻句,比喻了同组的另一个小姑娘的外表。琳琳刚说完,班里的同学就对这个组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听到了“说的真棒!”“真厉害!”的夸赞声。其实,在这个组说的过程中,不少孩子就已经用“哇!”来表达自己的惊讶和赞叹了。

“用比喻句的形式来形容琳琳的外表,你们可真会用,而且还说的既形象又有意思,真不错!”我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

“我刚刚也用比喻来形容阳阳了!”“争执组”的同同大声说着,“阳阳的头大的好像西瓜一样!”他说完,就有同学开始笑了起来,也有的在替阳阳鸣不平。阳阳很生气,很委屈,快哭了似的告状:“老师!他说我坏话!”我摸摸阳阳的头,安抚着其他同学的情绪,却并不急于训斥同同,而是问阳阳:“同同这么说你,你什么心情啊?”“我特别生气!”阳阳红着眼睛说。“还有点儿伤心是吗?我看你眼圈儿都红了。”“对,我很不高兴。”阳阳揉着眼睛回答我。“那就把你的心情完整的跟同同说一遍。”我鼓励着阳阳。阳阳看向开始有些不安的同同,说:“你这么说我,我很不高兴,特别生气!我以后不跟你玩了!”说完,阳阳自己就气呼呼地坐下了。

而同同此时面对着我和大家的目光就有些手足无措了,他说:“我没说他坏话。我就是想开玩笑。”“出于什么原因,你想跟他开玩笑呢?”我问他。同同犹豫着,“我……我想跟他玩儿。” 我提出我的想法:“可是,你这样说,他说以后都不跟你玩了呀!”其他同学有的也应和着我。同同不说话了,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慢慢坐下了。

这时我问其他同学,这两组同学的确都用了比喻。可是为什么一组高高兴兴的,还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另一组却闹得不开心。孩子们有的说是因为没有夸赞,有的说是比喻应该用在令人高兴的情况。这时,我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你看,从六组(大笑组)同学的比喻句中,你听出了他们对琳琳怎样的感觉?”“喜欢!”“对,就是这样,因为他们喜欢琳琳,所以他们用比喻夸琳琳。琳琳也因此很开心,他们一起大笑着,我相信他们组下课一定能一起玩的很开心。但是一组(争执组)同同说阳阳的比喻句,让有些别的同学听了都不开心,更别提阳阳了。对不对?同同是想跟阳阳玩,却用比喻在开阳阳的玩笑。这样跟他自己原本的想法不一样,于是,他们争吵了,不能一起玩了。所以,我们用比喻句其实不是为了凸显什么,而是用比喻句来将两个相似的事物作比,来比拟自己对于某件事物或事情相同的感受。”同同听着我的话,半是明白半是后悔的红了眼眶。下课的时候,我看到同同悄悄地去找阳阳道歉了。

在课后总结的时候,我想,孩子们在课堂上或许没有写出十分令人惊艳的比喻句,但是我却在他们稚嫩的比喻句中看到了他们对彼此的喜爱,虽然有的喜爱的表达有些“别扭”。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我明白语文课堂不止局限于能力的培养,也包含着在课堂上对于孩子们表达中感受的回应和指导,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这堂讲授比喻句的课,抓住这样的课堂生成,我珍视孩子们在比喻句练习上出现的双面情况,理解他们彼此的喜爱,包容他们对表达喜爱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引导他们将内心真正的感受用比喻句表达出来。借由“比喻”这把“双刃剑”,也让我明白了,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时真正承担的“美丽责任”吧!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