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张彩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现阶段,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我们的主要目标,而这需要综合性的人才作为支撑。过往的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时代需求,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是具有代表性的素质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将从高中语文中的人文教育着手,探讨一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树立人文教育的理念

人文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培养人文精神,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进行教育,旨在提高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主流,老师讲授课文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课堂缺乏活力,逼迫学生养成一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不利于语文知识的吸收,造成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更不能理解课文中的人文情怀。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人文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吸收、消化、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树立新型语文教学观,充分结合教学目的、教育大纲、成绩考核等环节,提高对教师人文素质的要求,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情景化教学,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远超于我们的想象,我们需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氛围,通过情景化教学,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传播正能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畅通沟通渠道,使学生能真正融入到情境里。

如在进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时,我们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来描述“羽扇纶巾”是一个什么概念,周瑜的外貌和气质是怎样的,而在讲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时候,播放赤壁之战的场面,从而营造出战争的惨烈,侧面展示周瑜的英雄风采。采用小组的形式,注重学生团队理念的建设。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进行分小组、扮角色等活动,从而将故事中的人物与学生相结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强人文感受。

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应该适当增加情感表达,从语言、肢体、心理暗示等方面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受,从而将学生拉入到课文中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精神品质。

三、完善制度,为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保障

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的,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成绩为核心的教学制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一切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来展开。优化评价体系,改变唯成绩论的考核标准,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欣赏、指导,这都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学评价体系兼具动态性和全程性,通过对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分析,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评价。高中语文教学制度的设计应该围绕人文教育展开,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注重人文追求,为人文教育的实践提供保障。

四、拓展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中,更应该走出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到社会的广阔天地中体味人文情怀。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思考,都会总结出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价值体系的构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课文引领他们自主观察思考的能力,参悟道理,创造价值。

如在讲解《沁园春·雪》的时候,教师要全面收集毛泽东的相关事迹,让同学们了解毛泽东在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个人情怀,并且鼓励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尝试写一下有关雪的感悟,并积极展开评比活动,通过这种课外拓展实践,紧密结合教材与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人文情怀,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人才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制度建设、社会实践等角度出发,简要探讨了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