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敢问”路在何方

——如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邹远来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设立一个研究性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画面显得热闹而激烈;而到了全课总结、质疑问难阶段,当老师问道: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等此类问题时,全班安静,极少有学生举手提问;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结果老师这个环节就一带而过。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整节课的知识点都消化、都掌握、都毫无疑问了吗?大家都非常清楚,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老师提供了质疑的平台,学生会没有问题或乱提问题呢?

我带着这些问题对120名学生做过一个专项调查。学习新授课前,围绕新课内容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在这几个问题后再加上两个问题: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结果发现,对于老师设置的问题,95.5%的学生都能按要求思考后给出答案。而对于针对自己不懂主动提问和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进行提问的仅占15.1%,写没有发现和没有疑问的占了60.6%,空白不写的占了24.3%。然后,我针对这个结果又对没有发现、没有疑问和空白不写的学生继续进行调查:数学课,你敢提问吗?为什么?统计的结果是:不敢提问的占了90%;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问什么”的占了62.4%;原因是“怕问错了给同学和老师笑的”占了27.6%。由此可见,我们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被动的学习,“问”的意识比较薄弱,“问”的能力远远跟不上课堂的要求。

有了提出问题的欲望,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从而有所感悟,这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因此,引导学生走出第一步——“敢问”,就成了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问”的欲望

要使学生产生“问”的兴趣,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教师的权威,关心和爱护学生,先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感兴趣,而后对提问感兴趣,进而对数学感兴趣,何愁数学学不好呢?其次,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感染法、游戏竞赛法等,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觉得提问是有趣、有用、好玩的。如给学生讲牛顿和苹果的故事:一个苹果砸在头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牛顿善于提问和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呢?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伟大的发现——“牛顿定理”!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主动提问和思考的重要性。另外,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就鼓励学生,看谁提的问题多,又有谁提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能难倒同学。学生兴致盎然,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自然也就有了“想问”的欲望了。

二、教会“问”的方法

学生有了提问题的勇气,并不等于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学生想向老师提出问题,但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在出示了“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题后,学生会提出“什么是百分数?”“它有何作用?”“它与原来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等。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需要,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

2.在新旧知识找矛盾与联系中发现问题

如认识了百分数后,由于名称上的相似,马上就有学生就提出:百分数是不是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它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在联系生活与已有的认知中得到问题

如认识了百分数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了小数和分数,还要产生百分数?使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这样学生逐渐就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三、不流于“问”的表象

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的症结在于许多老师还是流于“问”的表面和形式,这些老师总是按自己的思维设计一连串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看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大多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甚至答案也是预设的“标准答案”, 学生讨论的结果必须要符合教师预设结论,否则就会被否定,要不一句带过,甚至置之不理。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是变相的灌输式教学,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回答问题都如此受限,谈何让学生自己提问?没有思考,就不会提问;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就急于给出答案;有些老师为了使学生不出现错误,就提前将答案暗示给学生,或是提前铺垫把问题解决了,导致了没有问题而终的课堂。我们一直提倡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目前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其实只是老师一个人在思考;老师问:“有没有问题呢?”学生说:“没有”。教学的最终结果是教师用所传授知识解决了所有问题,而不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有探究意义的新问题。只有彻底改变教师的这些错误观念,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问题意识,才能把提问的主动权回归到学生的手中。

四、创设“问”的平台

最后,创设一个良好的质疑平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其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然后再帮助其分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应耐心引导,好好的保护,消除学生 “怕”的心理,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提问并不难,对提好问题有信心,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提出问题。

提问是孩子们积极思维的表现,结合数学教学,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敢问”只是问题教学的一个起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需要持之以恒。“敢问”路在何方?“路漫漫而远兮”,吾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