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国学渗透教育浅探

高正权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2010年6期


  国学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审视。但今天国学教育几乎仍是一片空白。老师不能做局外人,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便利的平台,身体力行,努力将国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而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创设国学渗透的空间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画几只飞翔的小鸟,使人感到鸟飞于无尽的天空。鸟是“实”,天是“虚”,虚实相生产生的空灵感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文学作品中“实”是内容,“虚”就是拓展和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师可巧妙而又充分地利用这一空间,适时进行国学渗透教育。
  《杨修之死》中,杨修死的主要原因是恃才傲物。由此引出学生对传统美德“谦虚”的讨论:或讲故事,或引名言,更有同学从《易经》的“谦”卦中发现了“谦虚”的本质:谦卦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地中有山,内高而外卑。君子观此卦相受到启发:“才高不自许,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高亨语)。原来“谦虚”是我们的祖先从观察自然变化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符合天地之道。这样,同学们从本质上认识到了“谦虚”的重要,更对我们的传统文明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杨修的死换来了同学们如此的收获!他地下有灵,也会得到些许安慰。
  二、广告效应
  广告有形象代言人,语文教师亦应做好文化典籍的形象代言,让学生自觉地走进文化典籍、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孔子引导其弟子走进《诗经》、喜欢《诗经》,可资我们借鉴。
  首先孔子向儿子和弟子提出学《诗》的要求:“不学《诗》,无以言。”他更时时引用《诗经》中的语言来教育感化他们:
  子夏请教“三无私”,孔子回答:天无私心覆盖大地,地无私心承载万物,日月无私心照耀大地。《诗经》中讲:“商汤不违天命,治好了天下。商汤生逢其时,时时都在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向上天祈福,由于对上天恭敬,上天让他做九州之王。”(《孔子家语》)
  孔子用《诗经》中商汤的故事诠释了天地无私的内涵。怪不得子夏突然起身说:“弟子怎敢不记下先生的教诲。”
  子贡请示孔子:“学习使我疲倦,研究道义受到困扰,我想侍奉君王得以休息,可以吗?”孔子说:“《诗经》上说:‘侍奉君王时时都要温和恭敬,办事处处都要小心。’侍奉君王如此困难,怎能休息?”……子贡说:“我想去从事农桑得到休息。”孔子说:“《诗经》上说:‘白天割草,晚上搓线拧绳,赶紧修缮房屋,又要开始播种了。’耕田如此困难,怎能休息?”子贡说:“我将永远得不到休息了。”孔子最后说,坟墓,才是君子休息的地方。子贡说,死亡的意义真大啊!君子死后才得以休息。(《孔子家语》)
  子贡感慨的是,他从《诗经》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君子当自强不息。
  ……
  孔子就是这样不失时机的用《诗经》来教化弟子。使得其弟子对《诗经》不喜欢都不行。
  同样的方式,我还让学生掌握了《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相信这些东西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内化为他们内在的品质,对其成长一定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到生活中去
  生活中处处皆有国学,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并将其发扬光大。
  节日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语文教师不能错过这一对学生集中进行国学教育的绝好机会。过年了,布置学生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同学对回家过年的客运繁忙情景感到震惊;有的对办年货特感兴趣;有的对吃团圆饭情有独钟;有的对祭灶神前吃第一口饺子而挨训耿耿于怀;有的对给长辈磕头情不由衷;还有的对串亲访友念念不忘……
  最后达成共识:祖先们把这最隆重的节日安排在数九寒冬实在是高明。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萧条,人身心受到禁锢,生活沉闷乏味。何以解忧?唯有过年。从腊八到正月十五都在忙年。人人喜庆、家家祥和。全民族停止了劳作,彻底地放松。在这里,创伤被抚平、矛盾被化解、身体得到休息、心灵得到调节。这种有张有弛、吐故纳新的生活法则符合天地之道。这也是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秘密所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是汲取国学营养、弘扬国学传统的有效途径。
  四、身教胜于言教
  谢安的夫人埋怨自己的丈夫老是不教自己的儿子,谢安回答,我自己经常在教育儿子(《世说新语》)。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身教的重要。
  国学的智慧早已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语文教师还应该从国学中汲取营养、完善自我,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其效果不可忽视。
  这方面,孔子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马厩着火了,孔子回到家,只问有没有伤人,不问马怎么样。
  朋友死了,没有亲人负责殓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孔子不曾吃饱过。(以上均引自《论语》)。
  ……
  潜移默化中,“仁”的思想融入到了弟子的心灵深处。
  有例为证:孔子的弟子季羔做卫国士师,执法时砍掉了一个人的脚。卫国动乱,反而是被他砍脚的人帮他脱离了危险。季羔问那人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自己被砍脚是罪有应得,您执法时却有所不忍。您身上有着仁义宽恕之心,这就是我救您的原因。”
  身教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留心处处皆学问,语文教师只要做国学教育的有心人,一定能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将国学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