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变味”集体备课的负效应

——初中思想品德集体备课的再思考

文万波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2010年6期


  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主持,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展开讨论,求得共识的教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研讨活动,集体备课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个体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部分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对集体备课的理性分析和深刻理解,导致集体备课集体“变味”,不但达不到集体备课应有的目的,而且还可能给学校、给老师甚至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效应。
  “变味”一:集体备课=教案之和
  由于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有些教师看来,集体备课无非就是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和修改教案。备课组为了应付检查,将教材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教案之和”。同年级组的教师,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共享的教案“一尘不染”即是明证。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影响了学校一贯严谨治学的教风,试问这样的集体备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吗?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是模块建筑体系,而非条块建筑体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分为三大部分: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各个部分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如果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只关注自己负责的某一章节的教学设计,而对其它章节的内容没有深入研究的话,那就可能在对教材的理解方面出现偏差,缺乏对教材的网络体系的整体把握,致使自己教学过程缺乏连续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方面也就比较困难,影响课堂效能的提高。
  变味二:集体备课=统一课堂
  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统一课堂画上等号。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统”,有所不“统”。什么该“统”呢?比如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等这些就应该“统”,但课堂教学是绝对不能“统”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一个好的设想,并不是每个人照搬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不同教师上同一教材“如出一辙”,抹杀了个性,忽视了教情和学情。久而久之,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强奸”个性、扼杀创造、成为他人思想的“俘虏”。
  思想品德课程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能够形成与自己年龄阶段相符合的思想品德。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实际,老师在干预学生思想品德的生成过程中需要一切从学情出发,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不应是让学生“齐步发展”,而应该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集众人智慧形成的课案,虽然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可能无可挑剔,但毕竟无法顾及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事件。学生的状况千差万别,教师的课堂预设和生成就该各有千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学校、一个老师要有活力,要有特色,就必须百花齐放,充分发挥每一个老师的个性、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集体备课应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绝不能让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人备课,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
  变味三:集体备课=语言霸权
  语言霸权,是指集体备课中,新教师总要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人权威”,普通教师在“行政权威”面前总要谦虚好学一点的现象,有主观语言霸权状态和客观语言霸权状态。
  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组长的意见往往作为一种导向性的观点存在,这就是一种主观霸权语言形式。许多年轻教师不敢或不愿发言,担心与组长的观点不一致会影响自己在组长心目中的地位,也怕提得不好会遭到其他老师的取笑,于是就服从了权威,抹杀了个性,即使有时候有创造性的观点提出,但由于不具备话语权,也很可能就被冷落了,这样使他们积极参与备课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最后,集体备课也不过是流于形式,成为个别人的“演讲”。
  在集体备课交流的时候,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的观点往往也会左右整个备课的进程。出于对其以往经验的尊重和先入为主的心理影响,在其发言表述观点之后,很难有突破性的观点产生,形成一种客观霸权语言状态。更可怕的是,对于有些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年轻老师,其思维很容易跟着经验走,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客观语言霸权与前一个主观语言霸权在某些地方是很有些共同点的,尤其是对独创性观点的天然排斥。即使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交流,但讨论的也大都是一些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或者实际意义的东西,缺乏“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的过程,形式大于内容。语言霸权下的集体备课缺少了年轻教师的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也就缺少了活力和创造力,学校老师成长梯度就会断层,这对学校、老师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负效应。
  集体备课应改变过去的以骨干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用骨干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新教师的缺陷不足,用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实现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目标。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潜能开发、智慧生成,促使教师主动工作、高效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但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如果不能避免上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集体备课的集体“变味”, 那就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有形无实的集体备课不仅会挫伤备课组的组织积极性和教师个人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学校的长远发展。对此,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集体备课的任务和重心进行调整,避免“变味”。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