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多角度探究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陈玉英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盛唐诗坛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情,用澄心静观的审美态度,对山水自然进行了超然物外的体察和观照,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山水画。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读书人不仅能从中欣赏到山水诗呈现出的“空”“净”“静”之美,并且从他的山水诗中获取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关键词:诗风比较;潜心礼佛;净心看山水;诗画一体

盛唐诗坛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情,用澄心静观的审美态度,对山水自然进行了超然物外的体察和观照,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山水画。苏轼给予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诗正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是诗画艺术融为一体,如果你用一颗宁静的心去欣赏,必会呈现给你一幅幅充满意趣的山水画图,并从中获取山水诗特有的空灵—“空”、洁净—“净”、静幽—“静”之美感。历朝历代对王维山水诗的评论文章数不胜数,且评价皆极高,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读书人都能从王维的山水诗中获取丰富的精神滋养。本文想从多个角度探究王维山水诗所蕴含的禅意及其呈现的这种“空”“净”“静”美的艺术风格,以分享自己读诗的一点感悟。

一、与李白杜甫孟浩然山水诗风比较

清代徐增在《而庵诗话》中曾将王维与李、杜作过比较:“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指释迦牟尼)之学,字字皆合圣教。”

王维的山水诗与李白杜甫的山水诗风格绝然不同。李白是有名的“谪仙人”,他的诗雄奇飘逸,名山大川皆融入了他的诗魂,任他挥洒驰骋。他喜欢运用夸张、比喻、拟人手法来尽情抒写自己的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有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还有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也有“明朗清新,意境开阔”的山水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些诗句的风格与诗人的豪放洒脱的性格有关,因此李白的山水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天马行空的思绪,喷涌出的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杜甫山水诗侧重于对山水自然进行实景的描写,笔触精细,描摹逼真,力图再现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山水诗中洋溢着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一生经历了大唐皇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晚年山水诗浸润了一股悲凉之气,注入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山水诗艺术成就非常高,语言精练,讲究格律。内容写实,散发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和王维并称为“王孟”的孟浩然,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在诗歌艺术上同样具有独特造诣,他们诗风有相似之处,但他的诗偏重于写田园生活,其中有些描写山水的诗句,多用白描,即兴而发,刻画细致,风格自然平淡。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虽没有王维山水诗境界开阔,但他的诗呈现出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美。这种风格特点和他仕途坎坷却不愿献媚世俗最后修道归隐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王维的山水诗则有其独特的风格,他是一位精通绘画理论和技法的画家,自然会用画家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山水;他生平又潜心礼佛,以佛净心。所以,他的山水诗既是他超脱个人欲望的淡泊和自我意识的收敛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地,也是他净心看山水,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澄静结合起来达到的一种艺术高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写出了山水的空灵静谧、洁净清幽,达到了物我两忘、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境地,诗画结合,在山水诗苑中可谓独树一帜。

二、潜心礼佛,以佛净心

王维生活在禅风盛行的唐代,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受其母影响,诗人年轻时就信奉佛教,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更是潜心礼佛,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占据了支配地位。生活中,诗人与许多禅宗僧侣、佛徒都有交往,常与禅师接席谈佛说诗。他取字“摩诘”,就是来自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可见这部佛教经典对他的思想灵魂所起的深远影响,这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居易录》中指出:“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

可见王维的山水诗与禅教有很深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因此,王维被后人尊称为“诗佛”。

鲁迅曾说:“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 前两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经典,是本土精神食粮;《维摩诘经》是外来经典,塑造了一个在家学佛的名流形象——维摩诘居士。梵文里“维”是“没有”,“摩”是“脏”,而“诘”是“匀称”, 即为无垢。摩诘居士克服世俗欲望,居家修行,遵守佛教约束,悟道境界非常高,佛为他起名叫“净名”,就是“清净无垢”之人,王维以摩诘取名,以此寄寓自己也要成为像维摩诘那样“清净无垢”的居士。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中有这样的叙述:

舍利弗说:“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说:“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佛祖对舍利弗说:“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这部佛经为居家修持之人描述了一个“尘世净土”,大力宣扬“唯心净土”即自性清净,认为人只要内心自我清净了,看到的自然也是清净无垢的美好风景。显然王维也深受《维摩诘经》影响,他笔下皆是“清净无垢”的自然山水。

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空寂境界也是禅宗追求的“乐境”。王维深受禅宗思想影响,故常以一种恬静的心境来对待世间万物,并把这种心境融入山水诗的创作中,他的山水诗充满了寂静清幽的浓浓禅意。

诗人王维潜心礼佛,以佛净心,在他的心眼里才有了那么多一尘不染的山水画面,在他的笔下才有了那么多“空”“净”“静”之美的山水诗,从这些山水诗里也反照出诗人那颗摆脱尘世纷扰、自我清净的禅心。

三、净心看山水,禅意入诗句

王维的山水诗呈现的是一幅幅空寂洁净清幽的画面,充满了浓浓的禅意,这就是他“净心看山水,禅意入诗句”所形成的一大特色。他常以一颗清净的禅心来观照空寂的自然景观,体验无尘无垢的山水之乐。

如《鸟鸣涧》这首山水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其空寂洁净清幽的禅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用一份闲心静静欣赏那桂花纷纷飘落的情状,直看到夜静山空;皎月冉升,山鸟惊起,诗人又用一颗净心去倾听那春涧里时时传来的鸣唱,这可是自然赐予的天籁之音。这种“空”“净”“静”的自然美仅为 “心闲”之人领略!“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指摆脱了世俗纷扰彻底净化了的一颗“闲心”。“人闲”、“花落”、“夜静”、“山空”,是心境亦是禅境,这是诗人淡泊名利之心的生动写照。

再如有名的山水诗《鹿柴》,同样也给我们描绘了另一种“空”“净”“静”的禅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凝望着那空明静默不见人影的大山,在寂静的空山里偶尔听到了仿佛来自天外的人语回响。密林深邃而幽暗,一抹残阳透过茂密的树林,如水般地泻在青色的藓苔之上。“空山”与“人语”,“光照”与“青苔”,两相对照,更衬托出大山的静寂、空灵、洁净。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远离世俗,清净无垢的境界。

《竹里馆》一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抚琴一边高歌。幽深的山林里无人来知晓,只有一轮皎洁的明月相伴着诗人。王维晚年归隐,确已达到心静如空的忘我境界。

王维山水诗中直接表达修行学佛思想的是《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人步入茫茫山林去寻访香积寺,寺院掩隐在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中。到处古树高耸,人迹罕至,密林深处传来隐隐钟声。山中危石耸立,清泉潺潺,发出幽咽之声,落日清冷的余晖涂抹在一片青松之上。诗人日暮才赶至寺院,面对寺前空阔幽静清澈的潭水,不禁想起佛门高僧以佛法制服毒龙的故事,也只有清净内心,才能克服无穷的欲念啊。诗人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入到深山古刹古树钟声清泉危石青松空潭等景物的描写中,画面空灵清幽,凸现了“空”“净”“静”之美,这也是诗人沉湎于佛学后特有的一种恬淡心境。

四、巧用绘画技艺,诗画融为一体

“诗佛”王维既是山水诗大家,还是山水画派的开创者。因此,他的山水诗巧妙地运用了绘画技艺,使诗与画融为一体。他以画家独特的眼光,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灵活运用构图与布局、对比与烘托,线条与色彩等绘画手段,画出了山水自然的“空”“净”“静”之美,不仅意境深远,而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冲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点与线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景物组合起来,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荒凉悲壮的塞外风光图。还善于运用色彩作鲜明对比:“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白水”与“碧峰”,“江湖白”与“天地青”,用色彩的浓淡、冷暖呈现出画面的空灵、洁净和静幽,烘托出诗人在不同心境下特有的情绪。再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堪称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既有色彩变化,又有声音流转,不是绘画大家,怎能寥寥十字就能勾勒出这么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和的秋景图呢!“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人在画中,画在眼中,一景一物都经过了诗人主观上的过滤,“暮”“落”“孤”这些字眼浸染了诗人的浓烈的情感色彩。诗人静听“暮蝉”,远观“落日”,近仰“孤烟”,以隐者自喻,巧妙运用绘画技艺把眼中景心中思融会一起,完成了一幅既富有禅意又有生命力的三维图画。

王维有好多这样诗画一体、呈现“空”“净”“静”之美艺术风格的山水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中描绘的这种境界,绝不是“死寂”,而是静中有动,静中有声,这是禅宗推举的般若静观。只有像诗人这样既有绘画音乐方面的天赋,又拥有了一颗澄净的禅心,才能映照出如此洁净充满禅意的自然山水世界,这就是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维摩诘经》赖永海主编,高永旺、经仲娟译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