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情境任务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杨丽
  
速读·中旬
2021年11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四小学 宁夏 中卫 755200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让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情境教学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填补了很多教学中的不足。所以,要深入优化情境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将情境教学设计进行最优化的处理,进而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语文学科从“双基”到“综合素养”,再到“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教育的本质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基于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将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另外,统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 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加强了课文阅读、口语交际、话题写作等不同板块之间的横纵联系,使学习成为学生能够在寻找文本关联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运用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这为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推进大单元内容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情境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应用过程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和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有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强的趣味性,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能够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创造学习氛围较浓的语文学习场景,在这样的学习场景中,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语文知识的奥秘,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创新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

(三)促进语文学科的有序发展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遵循了教学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地将先进技术进行应用,对提示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得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于情境任务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单元内容整合,构建情境主题框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整体视角整合课程资源和设计课堂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主线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1]。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的、相 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归纳。教师基于对课程目标、教材、学情的分析,通过提炼适切的单元主题,发掘并整合教材“双线”结构及其他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使语文学习不再是在单篇课文中进行文本内容的反复“咀嚼”,而是创设一个完整且真实的教学情境,基于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三篇长文阅读《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其中,包含着两个民间故事。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创造性地讲故事”,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要求学生能把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 在掌握基本的缩写方法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经分析,本单元除了“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教学目标外,还要引领学生感悟思辨、拓展延伸,能够通过一个故事总结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探究兴趣。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多词造句、词语联想编创等途径,提升学生发散式的思维能力。

如何将上述提到的目标、内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学习框架? 这便要求教师能够在清晰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构建课堂情境任务框架。在这个单元中,单元主题较为清晰,两篇长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这五个板块紧紧围绕着“民间故事”这一人文主题组织课程内容与资源。基于学情分析,多数学生虽然对民间故事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其感悟到的内容层次与情感深度是有差异的,如何引导每一位学生深刻地了解、鉴赏、探究、享受民间故事,在阅读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复述,借助口口相传的方式将其继承下去,是本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的语文要素。 因此,本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创设 “聊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我是小编剧” 这三个大的任务情境,把零散的内容、割裂的板块有机地整合成一个大的单元主题——“走进民间故事”。

(二)循序渐进,关注单元内容的层次性

从语文要素的落实来看,策略单元所编排的课文在能力要求和目标指向上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非常适合进行进阶式的单元统整教学,也更易于教师落实大单元教学优化、统整单元内容的理念。 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层级目标,将“有目的地阅读”的学习过程分级落实到每篇课文中,并引导学 生将这一阅读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竹节人》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初步感受怎样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篇文章。这是单元编排的逻辑起点, 是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的例子。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它的示范作用,可以借助以下三个步骤展开教学:

首先,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练习,教师应明确三个不同的阅读目的所应该选择的阅读材料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助学系统(泡泡中的提示语)又再一次强调了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内容进行阅读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教师应对选定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三个任务的教学,可以实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当阅读目的是“写玩具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种玩具”时,需要关注与竹节人制作相关的第 3-7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同时还要关注第 8、9自然段,了解竹节人是怎么玩的,关注段落中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了解玩的方法和过程。

最后,教师应关注课后练习中三个学习伙伴的交流情况,梳理并巩固对“有目的地阅读”的认识;让学生明确由于阅读任务不同,所关注的内容和采取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

参考文献

[1]王凤.基于情境任务学习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10):19-21.

[2]宋非.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31):52-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