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用思想引领学生成长,用品德筑就学生未来

——“课程思政”理念下语文古诗文教学探讨

彭萍
  
速读·中旬
2021年11期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0007

◆摘  要: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文教学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将古诗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当代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还能为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为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主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学过程较少涉及思政教育方面的渗透,较少进行融合策略方面的探索。因此,本文就古诗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的策略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古诗文;思政教育;策略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古诗文以文学载体的形式传承着传统文化,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文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经典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体现着民族意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在提高审美素养、滋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既是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不动摇的重要任务,也是思想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古诗文的作用,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熏陶其思想道德素质时,如果整个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会产生厌恶甚至抵触心理。所以,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有效发挥古诗文的优化作用,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认真地投身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如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以景咏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都融入在诗歌里,借着滔滔奔流的黄河表现出来。通过“知人论世”让学生对诗人产生好感和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与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内涵。这能有效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在兴趣的引导下进一步的认知。

(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性情

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将科学教育和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重视有灵魂的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的情感表现、态度表现以及价值观形成状态,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古诗文感悟人生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塑造学生美好人格,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古诗文中包含着较多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见贤思齐,重仁向善,这些传统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好素质,希望人们能够成为一个有见识、有涵养、明理诚信、爱国守法的人。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历史上一些文人雅士的案例,引导学生们了解什么叫做文人风骨,什么叫做“宁可抱香枝头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诗文中所表达的崇高情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二、古诗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的策略

(一)增强古诗文与思政教育的紧密度

思政教育中的抽象概念、空洞说教,可能让人觉得枯燥无形。教师如果善于将“大道理”与中学生易于感知和喜爱的“诗词”有机结合,就会使原本单调的概念变得立体、丰满。例如,在教学《登高》一课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首先,教师可以联系杜甫早期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石壕吏》等进行对比阅读;其次,教师可以联系学过的《沁园春·长沙》,还原毛泽东“谁主沉浮”的思想背景;最后,教师还可以联系《烛之武退秦师》,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于危难之中,孤身入虎狼之秦国的家国大义精神,从而把古诗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实”的诗文中接受“虚”的价值观与思政教育,进而实现更有效的阅读、鉴赏、表达和交流。

(二)加大古诗文与思政教育的力度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学生年纪小,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偏颇的。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师也必须加强思政学习,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态度,棱角分明地批驳错误观点。例如,在学习古文《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学生认为荆轲武力不强,是“添乱”“没有自知之明”,不能理解太史公褒扬荆轲的意图。笔者适时联系当下话题“英雄”,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英雄是谁”“太史公呼唤英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习近平主席关于英雄的言论”。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生成了新的对荆轲、对英雄的正确理解。

(三)增加古诗文与思政教育的温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类的情感是彼此相通、相互感染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在思想传播过程中,思想理论本身的正确性固然重要,但诗文美好的“情义”“诗意”更加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古诗文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忧愤和无奈、奋进与理想,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来谈一谈“作者与我”,从而增加古诗文与思政教育的温度。例如,在教学完《归去来兮辞》一文,在学生体会到陶渊明“质性自然”的“归园之乐”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结合本文,谈谈归隐是对人生的逃避还是热爱”,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文学风气、《世说新语》中的张季鹰“莼鲈之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的“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当下的时代使命,热烈畅谈,借由古诗文实现良好的搭桥,让语文课堂“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三、结语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关照内心、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阵地。教师利用好这一阵地,要在教学古诗文的背景知识、艺术特色及文人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中国诗文特有的情感美,接受古典诗文精神内涵的熏陶,以古代君子之风陶冶性情、修身铸魂,提升自己的爱国情志,以美养人,以德育人,推进古典诗文的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薛叶勇.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000(008):31-32.

[2]邢伟,郭晓彤.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讨:以“公共关系”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8(24):23-28.

[3]亓马雪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研究[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000(004):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