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探中学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方法

兰波 孟颖
  
速读·中旬
2019年2期

摘 要:足球是同场竞技对抗性项目,具有高速、多变、强对抗等特点,全攻全守能力突出,校园足球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我们要针对中学足球运动员运动生理特点,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

关键词:校园足球;训练方法

足球项目训练分为体能、技战术、比赛心理等要素,针对足球是强对抗项目,身体接触程度激烈,技战术转换速度快,全场比赛时间长等特征,因此体能是必备的基础技能,良好的专项体能是发挥技战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保证。

1中学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点

分析中学校园足球联赛的数据,发现中学足球队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距离平均约为4600米,运动方式主要有来回走动、后退跑、直线或非直线加速、中距离跑、带球直线或变向跑、慢距离跑等;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运动时间长、强度变化明显、动作速率有差异、运动距离不等、运动间歇和恢复时间也不相同等特点。由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方式的不同,间歇时间也呈现差异,体能恢复状况分为短时恢复、长时恢复、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等,而优秀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情况一般处于短时和不完全状态;从运动生理学分析,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有糖酵解供能、有氧代谢和磷酸原供能三种形式,一场足球比赛是体能竞技的比赛,优秀运动员能够把三种供能方式进行合理的资源再分配,充分的施展技、战术。笔者通过对2018年中学生足球联赛15场比赛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中等强度和适宜的高强度距离跑与比赛结果呈正相关,身体的供能大多是有氧和非乳酸无氧形式,糖酵解形式供能比例不高,体现出中学足球运动的体能特点。

2中学足球比赛的技术分析

足球比赛中,球员要准确执行教练组的战术意图、实现比赛目标,技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绍恩指出:“足球运动最重要的、决定性的部分是技术。”世界优秀强队代表着现代足球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在比赛中球员快速多变技术的应用、激烈的机体对抗能力及对赛场信息的把握,而如何在高对抗的足球比赛中长时间保持快速的技术节奏,是任何一个球员追求的目标,所以高水平的体能是球员在比赛中保持技术发挥的基础和保证。

3中学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中学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时要把握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辩证关系。一般训练的作用就是在比赛准备期内提高、巩固和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机能,使身体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训练的时间持续不间断,但不能作为技战术训练的主课;专项体能训练是提高足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保证的重要手段,贯穿始终,两者互为支持,缺一不可。训练方法为:用循环训练法进行技术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注重训练的量和水平,缩小组间休息时间,间歇方式不固定或者组织比赛对抗进行小规模的技战术配合,采取人数不等的队员对抗形式,所以技战术和体能训练都达到了设定目标,为比赛积极准备。

3.1有氧训练

根据运动生化理论,有氧训练就是以有氧供能使用无氧供能达到临界点的无氧阙为指标,心率不低于130次/min,是提高耐力训练的最大摄氧量。马特维耶夫认为:以前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运动量比重占总量的20%,现在达到了60%~70%,目前这种强度训练是中学优秀足球队普遍的练习方式。有氧训练方法有。

第一,高原训练法。在高原缺氧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可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素的数量,提高血乳酸水平和无氧糖酵解能力,增加机体的耐力素质。

第二,重复训练法。此法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能力,负荷强度较大,待身体完全恢复后再重复进行训练。

第三,持续训练法。此法是主要的有氧训练,无间歇时间,训练时间通常在30分钟左右,高水平运动员在60~100分钟。

第四,往返跑训练法。此法可增强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往返跑距离为30m~60m,训练时间为20min~30min。

3.2无氧训练

队员在技战术配合训练中,以较快的速度反复进行短距离冲刺进行无氧训练,但要注意的是。

第一,无氧训练应是高强度、乳酸值高的训练,时间在10s~1min之间,如果持续时间短动用的是磷酸原系统供能,持续时间长则是有氧代谢系统供能。

第二,间歇训练法是校园足球主要的体能训练法,但一定要注意间歇的时间,因为休息时间长就会影响血乳酸值,练习的目的就变成了发展速度素质,因此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适当安排间歇时间,保持高乳酸值,发展无氧耐力。

第三,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机体水平要适当调整练习方法,例如间歇时间固定+延长训练时间;训练时间固定+间歇时间减少;像5×5传抢球练习,40×40×3组,间歇2min,练习时间5~7min。

第四,无氧训练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能训练,练习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间歇阶段要积极性的休息,避免训练骤停造成血液回流产生头部不适症状。

4小结

从校园足球联赛中,思考中学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研究符合中学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和运动规律,采取适宜的运动训练方法,增强队员的体能水平,促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志辉.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36-138.

[2]耿建华.现阶段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的分析与训练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111-113.

[3]陈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06-208.

[4]刘夫力,周毅.职业足球队训练手段结构体系及其构成因素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1):68-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