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玉的传统美学

付子昂
  
速读·中旬
2019年2期

摘 要:玉是特殊的石器,它所承担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也被赋予着美好的象征。因此,对于玉的美学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试从玉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玉的审美意蕴中形式美和内容美两方面阐述玉的文化的美学。

关键词:玉文化内涵;审美意蕴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代表性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它已经超越了中国其他矿物的属性,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玉器打造的礼器代表了宗教的神圣力量,让中国的祖先能够对未知世界产生敬畏,然后感受到神圣力量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在文化象征方面,玉代表着世间美好的事物。

一、玉文化的内涵

中国古代的玉器有着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储备量造就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自原始时期以来不断发展的玉文化是中华文化可以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文明的一个鲜明特征,以《说文解字》为例,可以探究出玉文化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玉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封建社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日益成熟。玉器佩戴者所使用的尺寸各不相同,足以显示身份地位等级的差异。六瑞礼器包括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和玉璜,代表天,地,东,南,西,北。并且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所佩戴玉器的材料,颜色和功能与不同身份地位人们都有着详细的对应关系。社会权力等级分化之森严可见一斑。

(二)完善的宗教祭祀礼仪

在史前社会,人们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他们相信神圣的力量覆盖了自然物体,所以他们崇拜它们。最初的膜拜通过三个阶段随时间而变化:自然崇拜,神物崇拜和鬼神崇拜。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高于人类的神明体系,并采用祭祀的形式与神进行沟通。也许是因为玉石是极为罕见的高品质之物,所以人们认为玉是一种珍贵,而且能够通灵的东西。它可以用来表达对神明的尊重,并希望神明保佑世界。玉石在这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成为了沟通人神的一个连接点,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并在巫师的召唤下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祭坛上不可缺少的物品。

二、玉文化的审美意蕴

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的一种精神活动,其中审美主体可以自由地关照审美对象。在主体和美学对象之间发生的心灵的感觉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流动态心理过程中充满了愉悦。”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审美表现这个方面来表现玉的审美意蕴。

审美表现可以说是主体直觉感知客体的外在审美特征,分为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前者指对事物美丑的直接的反射;虽然后者也是一种直觉的形式,但已融入理智情感的内容成为了一种理性直觉。两者经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简单的说,就是对“美”的理解。对于玉文化的审美表现,可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入手。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美丽事物外在形式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因此形式美的外在表现是具体的。从狭义上讲,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形状的材料的自然属性和它们组合的美学特征。因此玉的颜色是判断玉石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古代社会大力发展了玉文化色彩的美学理论。古人对玉颜色的重视在许多文献中均有所体现,阐述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明代,曹昭的《古谷谷史》将玉分为八种颜色:白、黄、碧、墨、赤、绿、甘青、菜玉八种颜色。同属明代时期的宋应兴在《天工开物 玉篇》只提出了玉分为白色和绿色两种颜色。他认为,绿色的在中国名菜玉,其他像赤色、黄色的玉石都是奇怪的石头,虽然价格不低于玉,但本质上讲不是玉。东汉时期的王逸在《正部论》中提到:“或问玉符,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淳漆等。”

(二)内容美

内容之美主要来自玉器的社会属性,包括玉器鉴赏水平的提升和玉器工艺水平的更加精湛。对于内容美,我们可以总结和分析装饰美和信美的两个方面。

装饰的美是从使用玉石的角度来看,它作为一种装饰品给人审美的愉悦感,但在更深层次上,它仍然基于玉石本身的审美价值和生产后的工艺价值。因此,装饰美不仅指其表面的装饰性,还指玉的鉴赏观念的转变,美玉鉴赏水平的提升,以及玉器工艺的进步。因此,装饰美被置于内容美的范围内。玉的造型美不断提高,人们对玉的形状和质地的要求也不断严格,玉所表现的形状之美也逐渐成熟。有些玉的线条混乱繁杂,有些是有序的美丽。综合来看,这就是所谓的玉的审美意蕴。

玉从古至今,都蕴含着很多的内涵和意蕴,直至今日,它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它的审美性,它的纹路,它的灵性,都是人们的关注所在。因此,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崔明明,李晶源,朱明玥.浅谈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与影响[J].速读(上旬),2016(5):9-9.

[2]张清波.美学视野下的《说文解字》玉文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23-28.

作者简介

付子昂(1998—),男,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