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崔真真 张素琪
  
速读·中旬
2019年2期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激励理论的运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激励理论发挥巨大的作用。激励理论作为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通过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之间关系,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其行为动机以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目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管理工作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决定着学生是否可以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采用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而将激励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发挥有效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激励理论;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校的管理形式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管理工作上的倦怠,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同时,新课改政策的推行,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还没有适应培养目标的改变,仍根据之前习惯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出现了问题。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显得非常有必要。高校中,最常接触学生群体的是高校的辅导员,假如辅导员仍依据自己原来的管理经验来进行学生管理,那学生管理工作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运用现代的管理理论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因此,激励理论应运而生,激励理论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励理论应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不管是企业的运营管理还是高校的教育工作,如果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对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特点也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这给高校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激励理论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因素,将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管理上的不足,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具体来说,一方面,利用激励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同于初高中的教育教学方式,高校的学习偏重于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但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激励理论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高校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进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行为,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从而不断向目标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对高校教师而言,充分利用激励理论能够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投入更大的教学热情到工作中,与学生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更加科学有序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教育和言谈教育时应用激励理论,十分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还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现代学生的“脾气”比起之前大了很多,这也是我们教育行业者常说的“你们这级是我带过的最差一届”,传统的说教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和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孩子们都爱听到赞扬的话语,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比诗句训诫更有效。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助于学生与导员更好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明白自己问题的所在和人生价值观的正确确立。此外,激励理论的运用还可以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学生完善自我。首先,激励理论是高校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需要。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是促进高校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和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其中,内因才是促进学生不断上进的关键。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就是要促使学生自身不断学习和上进的内因。推行科学合理的激励理论可以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刺激高校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推行处罚与奖励并行的方式来规范高校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使学生的言行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及远大抱负。其次,激励理论的运用是高校学生养成优秀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诸多案例表明:科学合理的行为导向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教师要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也要进行不断的行为训诫。比如,三好学生的普选、奖学金的判定、见义勇为和好人好事的推广和赞赏。使用积极健康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能够有效鼓舞高校学生奋发上进,自觉主动养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同时,严厉处罚违纪的行为,能为其他学生敲响警钟,从真实的反面案例中得到切实的感受,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运用和推广激励理论是诸多高等院校达到培养目标和形成优秀学习氛围的有力保障。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万能的,需要激励理论的配合实施。学校可以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结合自己学校的真实情况,制定激励的相关制度,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对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业奖励进行规定,从而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

三、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可能存在的负作用,以免适得其反,影响了激励理论的效用。

1.激励过度依赖于物质奖励。在现行高校学生管理的奖励制度中,大多是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一类的荣誉奖励和以学业奖学金、助学金一类的物质奖励为主。而对这些奖励的评选标准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干部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排名较后、学生干部经验缺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这类奖励的名额有限,容易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评的动力,潜意识认为这些奖励就属于那些“优等生”。而对于有条件参评的学生来说,也容易产生“荣誉非我莫属”的偏激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们产生“以学习成绩和干部经验换取金钱、荣誉奖励”的错误思想。

2.激励方式使用不当。在过去,高校激励主体主要以严厉的惩戒来管理学生,虽然使学生在学校中“很听话”,但过度的批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自卑的心理。而如今高校的学生管理主要偏向于以正激励为主,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激励主体也偏重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从而忽视了负激励的鞭策作用,容易导致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

3.激励运用缺失公平。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往往会以身边的人作为参照对象,若在同一环境中,自己付出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或回报小于身边的人,则容易产生不公平心理。许多高校在评优评先时,会实行额外加分制度,不公平的加分制度往往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班长加2分,而发表一篇期刊加0.5分。这样的制度虽然会促进学生参与到不同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但不少学生会认为,努力作科研还没有当班委的分数来得容易,这会造成学生学习本末倒置,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四、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1.物质利益激励法。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都是有奖有罚的,各高校都是设有奖学金的,但是很多学生却不清楚获得奖学金的要求,学校应该让学生清楚这些要求,奖学金不是只对成绩有要求,学生的体育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占一定的比例。对获奖要求足够了解,就会避免出现学校禁止做的事情,也会知道自己想要提高的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除了这些,高校还可以设置其他的物质奖励来激励学生,例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设置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创业基地租金五折或者免费提供宣传场所。还可以为成绩好,能力好的学生提供就业平台,推荐学生去知名企业实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争取进入好的企业。

2.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很大,我们会自觉向他们看齐。我国伟大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何人都是有优点的,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各高校可以宣传榜样事迹,比如优秀干部,先进学生。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激励学生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让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平时培养好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刘盛兰老人,是山东的一名善良充满爱心的老人,虽然老人已经年过九十,但是却坚持拾荒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圆了他们继续读书的梦,他的伟大是大爱无声,是中华民族对教育的重视。教师可以带领欣赏学习刘盛兰老人,让学生对父母存感恩之心,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

3.公平理论法。公平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什么样才是公平,对人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古代有因果论,现在做什么大家都要求公平,我们为一件事情付出努力,就会觉得等到相应的收获才是公平的,否则心里就会不平衡,就会对管理产生意见,不服管理。比如,评选证书、党员评选时,学生希望这个过程是透明的,没有其他的因素影响评选,如果因为教师喜欢某个同学而偏向他,学生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他们会抗议,否定老师和获奖同学,甚至对班级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上课,不听教师讲课,或者不参加考试。但是,如果评奖过程公平,学生会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恭喜同学,并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努力学习获得荣誉。过程的公平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有好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4.目标激励法。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这么说过,坚定的目标是实现目标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高校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可实现的目标,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为了达到目标,他们会尽自己所有的努力向着目标出发,只有目标不达到他们就坚持不懈不放弃,最后会达到终点实现目标。比如,高校历史系的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喜欢历史故事,欣赏古代人物,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讲讲历史上伟大人物得学习故事,带领学生学习他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实现目标的目的。推荐学生比较经典的历史著作,要求学生对伟大的历史人物成功的原因有足够的了解。并向他们学习进而达到自己的成功。

由于高校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他们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具有极强的塑造潜力,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为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伟大历史使命的达成,营造浓厚的教育管理氛围和教育管理环境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汲取新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掘现代大学生的潜能,激发这群祖国未来栋梁求知、上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活力,为国家培养更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缪晓斌.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35):51.

[2]李德才,沈克祥.浅议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4,18(2):01.

[3]俞文钊,宋玮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M].大连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4]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162.

[5]周立新,龚建勤.激励理论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应用[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