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校园贷存在问题与教育引导研究

吴昊 詹璐 杨雪琴
  
速读·中旬
2018年11期

摘 要:近年来,校园贷案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网贷平台逐步推出校园。但是,地下私人借贷却以网络为平台活跃在学生网络生活中,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威胁着校园安全与稳定。本文通过分析校园贷活跃原因、学生借贷动因,梳理校园贷存在问题,提出构建高校校园贷教育引导体系,开展校园贷教育引导内容研究。

关键词:校园贷;教育;引导;研究

校园网贷,简称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网络借贷平台借贷的行为。由于粗放发展,校园贷平台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网贷平台设下种种陷阱,用零利率、超低利率、分期付款、免担保等漂亮外衣作包装,诱骗在校大学生网上借贷。因此,校园贷引发的各类案件诸见报端,严重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的预警机制,2016年8月银监会的“五字方针”并没完全解决校园贷问题,层出不穷的校园贷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发声“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一、校园贷定义与类型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网络借贷平台借贷的行为,按照业务类型可分为:电商支付平台、消费金融公司、P2P贷款平台、私人现金贷、银行助学贷五大类。

调查显示,电商支付平台、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是提供购物分期服务,银行助学贷主要是提供助学贷款,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主要是P2P贷款平台和私人现金贷。在国家相关部门监管下,P2P贷款平台退出校园市场。目前,危害最大就是活跃在学生QQ群、微信群、校园小广告的私人现金贷。经研究分析,此类私人现金贷的本质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借贷业务的高利贷。

二、校园网贷活跃原因

在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规范网贷平台管理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正规平台纷纷退出校园市场,信用卡业务未拓展校园市场,校园贷款平台的种种优势导致线下贷款行为屡禁不止,地下校园贷行业依然威胁着校园安全和稳定。

(一)传统信贷程序复杂

传统信贷,一般是借款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信贷一般包含信用评估、准备资料、面签合同、审查批贷、抵押登记、银行放款六大流程。材料繁多,程序复杂,耗时较长,成功率低,是传统信贷的通病。而且,在校学生缺少传统信贷基本常识,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经济来源,需求资金较少,很难跨过传统信贷准入门槛。

(二)网络借款方便快捷

在调查访谈中发现,网络借款方便快捷。只要是在校学生,只需下载相应APP,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平台审核,支付手续费,就能轻松完成贷款。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当天放款。虽然,教育部、银监会叫停了校园网贷业务,但是活跃在学生QQ群、微信群的地下网贷机构,只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个人照片等基本信息就能做到贷款秒到。

(三)学生信贷需求庞大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超过一半。

腾讯科技一份不同地域近8000名高校学生的调查问卷表明,有过网络贷款行为的高校学生占到总比例的超21%。按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同比推断,约有近850万大学生使用过网络贷款。

正是获取资金渠道有限,在校学生旺盛的信贷需求欲望,给校园网贷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土壤。

(四)校园信贷回报惊人

网贷天眼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6月,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累计达6631家,成交额达1723.30亿元。易观智库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2016年2600多万名在生的基础,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

巨大的月成交额,高额的信贷回报,吸引了无数资本关注网贷市场。在教育部、银监会明确取消校园业务后,一些非法机构应运而生,“砍头息”、“套路贷”、“高利息”成为校园贷惯用套路,其实际支付利息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36%。

三、校园网贷陷阱重重

网贷平台便捷的信贷方式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获取渠道。但是,便捷背后却是地下非法校园贷平台和机构设置的重重陷阱。

(一)惊人的“低利息”

校园贷往打着“免担保、零抵押、低利息”的幌子开展借贷业务,在合同中往往存在看不懂的条款和算不清的利率。以某贷为例,以月利率0.99%的噱头,造成利息不高的假象,但经过推演后,这款网贷的实际年利率达到24%,再加上各种名目的手续费、中介费,有些不良校园贷的利率可以达到50%甚至200%。如果叠加砍头息、常规利息、逾期费用,某些地下网贷行为实际利息可能高达1000%以上。而法律明确规定,超过36%的年利率认定为无效。

(二)变相的“砍头息”

“借条签1500,现款给1000,手续费500”,类似行为是这类网贷行为惯用手段。国家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民间借贷存在砍头息行为。砍头息就是资金出借人在实际出借资金之前将全部利息予以扣除,将扣除过利息的资金借给对方的行为,即借据记载的数额大于实际借款的数额。

砍头息,在校园贷行为中普遍存在。介于法律打击,在实际借款合同中只字不提,一般伪装成手续费、信息费、咨询费、中介费等,属于私下的约定,合同外的商谈。

(三)下套的“套路贷”

套路贷一般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不法人员帮助在校生完成贷款后,冒用现有学生信息继续从事网络贷款,导致在校学生深陷巨额贷款;二是,不法人员诱骗在校生信息网络购物,通过第三方公司分期支付货款,学生获得佣金的背后就是背负巨额高利贷;三是在现有贷款无法按期还款时,帮助贷款学生重复通过第三方借贷机构平账,“借新债还旧债”,反复贷款导致借款本息几何倍增长。

与此同时,旅行公司、培训公司、美容公司等机构投学生所好,联合借贷平台,推出各类旅行贷、培训贷、美容贷、创业贷等借贷业务。究其本质,都是紧抓学生所好设置温柔陷阱。

四、参与借贷动机分析

(一)消费观念不尽合理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一项关于中国大学本科生遇到的“经济问题”的调查显示,基本生活费不足39%,交际开支和其他消费性支出不足的高达67%。由此可见,基本生活费不足不是造成在校学生遭遇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消费观念不尽合理、过度超前消费是造成学生遭遇经济困难的重要因素。

在参与网贷学生动机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网贷是用于购买高档电子设备、高级化妆品、名牌服饰、网络游戏等,也少部分同学是用于实体创业、网络微商。网络动机调查充分说明,当前学生消费观念不合理,超前消费、盲目贷款是学生参加校园贷的主要动因。

(二)经济管理能力薄弱

当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家中掌上明珠,过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拍摔了”的生活。在大学之前,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以外所有的事物均由父母包办。加之,高中教育一切向成绩看齐,缺少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甚至灌输“考上大学可以好好玩了”的错误思想。进入大学,这部分学生不适应较为自由自主的生活,缺少合理规划自己有限资金的能力,很多同学会经常遭遇“财政赤字”。加之涉世不深,年轻好面子,同学间攀比,较容易落入校园贷、现金贷的陷阱。

(三)社会经验缺乏

“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当前在学校学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对社会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社会常识。加之自身三观尚未完全确立,对漂亮事物缺乏辨识能力,面对诱惑难以抵抗。此外,稳定的家庭环境,安全的校园环境,降低了警惕意识,在面对众多的社会陷阱时难以迅速、正确的做出处理。单纯、好奇、易骗、好面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明显社会标签,这使得社会上不良网贷商户、高息放贷者有机可乘,他们往往以个人信用污点、不能按时毕业、告学校老师,甚至威胁“拍裸照”、“拍不雅视频”,乃至要挟“欠债肉偿”、“人体运毒”,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

(四)法律意识淡薄

2018年7月,柳州400名大学生因拒还校园贷成为被告,开庭时无人应诉成为网络热帖。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存在着贪便宜的心理,明知校园贷涉嫌违法却故意借贷不还,他们并不了解相关法律,片面认为国家严厉打击高利贷行为,高利贷借贷者可以拒还本息。然而,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年利率超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36%以内的认定为合法借贷。

由此可见,在学校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在参与借贷前,不了解相关法律条款;在签署借贷时,未认真阅读合同条文;在遭受侵权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面对种种侵权情形,只知道一味忍受、妥协、息事宁人,致使自己不断地滑进校园贷的深渊。

五、校园贷治理体系构建

(一)法规介入,打造校园安全稳定环境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与处置机制。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正规平台逐步退出校园市场。但是,地下非法私人贷款机构趁虚而入,因此,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和高校一方面继续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讲,提高在校学生法律意识;一方面继续监控校园学生高利贷风险,及时打击校园周边高利贷行为。法规介入,宣传与打击相结合,打造校园安全稳定环境。

(二)协同育人,形成校园安全教育合力

当前,各大高校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在日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新生入校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然而,高校安全教育却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情况。一方面,学生认识不够,参与积极不高;一方面,教育形式陈旧,缺少吸引力。此外,部分行政人员、专业教师没有认识到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没有认识校园贷的严重性,片面的认为“教书育人”只是传授课本知识,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团队的事情。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参与教育全过程中来,不管是德育工作者,还是专业教师,乃至是教辅人员,都必须牢固树立协调育人观,将安全教育融入包含在各门课程之中,包含在课内课外活动之中,包含在学生服务工作中,协同育人,密切配合,形成校园安全教育合力。

(三)家校配合,协同教育守护成长空间

调研显示,参与网贷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薄弱,财商教育不足,消费观念欠合理等情况。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参与网贷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忽视家庭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学校行为,与家庭无必然关系。部分家长曲解了家庭教育的含义,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忽视了家庭教育中行为习惯、价值观的塑培。还有部分家长觉得家庭教育仅仅存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忽视了大学期间的家庭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重新重视大学期间家庭引导和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协同守护大学生健康成长空间。

(四)课程研究,构建安全教育示范样本

通过学生网贷案例分析和网贷动机分析,折射出学生在消费观念、信贷尝试、安全意识、诚实诚信、个人三观等方面存不同程度的教育缺失。

郑德幸事件反映出郑本人扭曲的金钱观念,折射出同班同学安全意识缺失;柳州400名学生无人应诉,折射出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网贷购买高档服饰、电子产品,沉迷纸醉金迷生活,折射出扭曲的个人三观;北京女生盗刷养母7万元还校园贷,折射出个人诚实诚信缺失;网贷洗脑式虚假宣传的成功,折射出学生几近空白的信贷常识;多起校园贷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学生淡薄的生命观念。

由此可见,校园贷所涉及的教育内容复杂,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胜任的,需要法律、思政、财经等多学科参与其中。开展针对性教育课程研究,构建较为全面的教育引导体系与内容,实现教育和引导并存是解决校园贷切实可行的手段。

六、教育引导内容研究

(一)家庭教育注重行为习惯养成

家庭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期间的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家庭权威、早期引导、言传身教,以及血缘关系的感染、针对性教育行为,能够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深刻,家庭教育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安全教育注重生命观念树立

为保障在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思政工作者们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财产、消防、交通、食品卫生、教学实验、网络信息、兼职就业、自然灾害等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较为统一的把牢固树立学生生命观念做作为安全教育首要内容抓。

宪法明确规定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安全教育也应当把生命观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丧失生命,一切教育都是徒劳。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实现个体生命价值。

(三)信贷教育注重信贷常识普及

校园贷事件反映在校学生信贷教育缺失,缺少基本信贷常识,面对校园贷零抵押、低利率、砍头息缺少基本的辨别和防范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金融信贷教育和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素养、改变他们的金融信贷态度。

金融信贷教育涉及知识面宽广,难以通过较为简单的课程教育达到目的。基本常识普及应当是信贷教育的侧重点,教育学生注重保护金融信息隐私权,提高大学生对个人信用的认知度,初步了解金融借贷法律法规,通过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理性的独立思考、谨慎慎行的理财观念。

(四)法律教育注重维权意识培养

在诸多网贷事件从两个方面反映出学生法律教育缺失。一方面是法律法规常识缺失。例如,不清楚民间借贷中关于高利贷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知高利贷违法,却以可以拒还本息的错误心理暗示参与借贷。一方面是自身维权意识缺失。例如,经受诱惑拍裸照、不雅视频开展借贷;经受暴力催款,甚至威逼卖淫、人体运毒偿还债务。

种种情形折射出,在校学生法律常识薄弱,维权意识的不足。法律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高校要大力开展法律常识普及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还可帮助培养学生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法律教育中要特别注重权益教育,使学生在权益受损时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五)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三观形成

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六)诚信观教育引导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诚实与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既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又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诸多校园贷事件反映出在校学生诚信教育缺失:贷款前套取冒用同学信息,还款时偷盗偷刷父母银行卡,介入时选择性坦白网贷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纳入公民个人价值准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七)消费观教育引导勤俭节约适度消费

当前,学生消费观念不合理,导致走向贷款歧途的重要原因。麦可思调查显示,“交际开支和其他消费性支出不足”是学生遭遇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67%。从开学季的“新生装备万元时代”,学期中的“月生活费千元起步”,到毕业季豪华消费“致青春”足以佐证调查数据:消费观念的不合理成为校园网络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正确消费观。

(八)资助教育引导在校生励志成长成才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资助体系日臻完善,构建了“普惠、助困、奖优、引导”复合型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至2016年,高等教育共资助学生20054.42万人次,资助金额3642.62亿元。

高校加强在校大学生资助教育,开展好困难学生排查,宣传好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好国家资助办法,保障好资助政策落到实处,满足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基本生活保障,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长、成才。

七、总结

校园贷经历了正规平台兴起、退出校园市场、地下机构盛行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校园贷教育引导研究面对的主要问题。随着学生资金需求的高涨,校园贷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对校园贷发展方向,不断完善教育引导课程内容,为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提供可行的教育引导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校园贷.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A1%E5%9B%AD%E8%B4%B7/19461739?fr=aladdin.

[2]民间借贷.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9%97%B4%E5%80%9F%E8%B4%B7#19.

[3]宋程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素养培养问题浅谈[J].时代金融,2016(5).

[4]孙莉平.加强大学生三观的意义和途径[J].读写算:教研版,2014(18).

[5]教育部.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取得重大成效[EB/OL].https://www.chsi.com.cn/jyzx/201709/20170906/1627351696.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605/t20160504_241921.html.

[7]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8]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

作者简介

吴昊(1985—),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在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工作。

詹璐(1986—),女,汉族,大学本科,研究实习员,在内江师范学院计划与财政处工作。

杨雪琴(1996—),女,汉族,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本科在读。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7-40);内江师范学院校级课题思政专项(Z0180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