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张欣
  
速读·中旬
2018年11期

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把“问题”作为课堂上的首要教学手段和研究目标,以“问题”为序,引出“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素质教育新的突破。

随着高效课堂的推行,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虽然少了,但大多数课堂还是由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这种借学生之口进行知识灌输的方法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有效的进行思考。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中每个课时都设置了情境加问题串的方式,但大多数教师只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工具而已,并没有真正使问题发挥其用,学生也并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无思考则无价值。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课堂上该如何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要增强课堂教学氛围,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主动的教”,而学生则“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下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非常最要,尤其是从枯燥的课本中提炼出兴趣点,与学生进行聊天式的沟通推进。先抓住学生的“眼”,再引导学生善用“脑”,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到问题,使之变被动为主动,这,则是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和脑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却无法坚持长时间的耐心和注意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和调整。教学结构一定要合理,推进要自然,一环套一环。

例如,在教授《生活中的比》这节课时,我们首先需要传递给学生比的概念和意义,但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太过抽象,学生因为理解不了而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就会发生。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调整教学节奏与教学方法,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问:咱们班有几名同学?几名女生?要求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求?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是学生的熟悉的除法部分的知识,所以学生回答起来就会比较大胆。继而迁移出与本课有关的“比”的相关知识。

再来通过放大和缩小淘气的图片,使学生产生“为什么有的与原图很像,有的图片已经变形了?”“图片放大缩小后与原图像不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疑问,让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才会有深刻的体会。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最关键的开始。

抛出问题后,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思考,有些反应快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会直接表达出来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大胆提问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期待学生自主讨论,学生争论得到的答案更能铭记于心。在进行充分地讨论之后,教师应当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主动说出他们的疑问和想法,并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最后进行交流。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要给予学生安静的思考时间。

在合作探究(二)中,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学单,这是给学生静静的思考时间,由于每个学生的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若在课堂上对比的概念这部分知识进行统一讲解,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很快理解并记忆,而另一些学生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硬性的灌输概念反倒会限制他们的思维,从而形成课堂差异。而在课堂上给每个安静的学习、阅读时间,就能最大限度的给这些学困生思考时间,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且,通过自学,学生会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理解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老师帮助理解的,学生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很大的突破了。因为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也能知道每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三,要结合实际进行模拟和应用,探究并解决问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我们如何把这些理论变得生动,让小学生们也可以理解和接受,并学会应用,从而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数学这门课最大的作用。

例如,寻找生活中的比,让学生体会到比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比的热情。

最后,要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发现新问题。

数学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背的。当我们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其自行讨论解决的时候,不要给学生固定的模式,更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跳脱惯性思考方式的范围,学生才能不断的发现新问题。

比如在教学“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通过练习入手,学生计算比值时,需要将比化为分数,而当比的后项为0时,除数就会为0,这违背了我们学习除法时“除数不能为0”的说法,所以学生会质疑“比的后项是不是也不能为0?”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将比化作除法算式并计算比值应该非常简单,但如果让他们说出每个比的意义或者是让他们说出用某个比表示的具体的情境,很多学生会显得无处下手,不知道从哪开始说。所以,老师必须适时升华主题,拔高课堂高度,发散思维,给学生举例,做示范,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说,再向全班汇报。

在当下的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尤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关注学法指导,关注思想渗透,关注学生的问题,关注孩子的质疑点,从根本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运用独立思考,主动汇报,探究分享,总结延伸的循环思维方式。告诉孩子“老师希望你的答案是想到的,而不是看到的”。将“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学有所成”彻底地贯穿于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之中。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