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学教学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朱秋香
  
速读·中旬
2018年8期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创设良好的教学素材、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满激情上好每一节课是促使学生轻松学数学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疑;察力;造性;想象力

课堂提问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过程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一条重要路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因此,数学教学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设疑巧问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新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设疑巧问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新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新。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巧问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提问,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的提问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在提问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新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教师问:看着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通过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带着问题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提问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发现,并且解决,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新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摩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新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新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好的问题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新能力提供翅膀

首先,教师提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对于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其次,教师的提问要及时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有趣的问题或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思维。老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从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反馈信息中,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适时的对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进行调整,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理解所传授知识。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孔慧英,梅智超.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郭思乐,喻伟.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莫雷.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