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之我见

林永峰
  
速读·中旬
2018年6期

摘 要:中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概念性东西较多相对枯燥,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当下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进行分析,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院校;专业基础;课堂教学

中职院校的很多技术性专业都有相对应的专业及该专业基础课程,有些课程的内容概念性东西较多,而且又相对的枯燥。这些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上就比较不好展开,甚至有的基础课程比专业课程还更加难以授课。把一些枯燥的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展现得象“百家讲坛”那些大师讲的一样精彩,彻底抛开“浑身都是刀,没一把是锋利的”形象要让学生对枯燥的课程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把上课当做一门表演的艺术来修炼,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风格。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生动、内容深刻、让学生喜闻乐见。若单纯的从课堂教学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有这几个方面需要我们重视。

一、现场感

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背后承载的往往是老师花费数倍以它的备课时间。强制性不是教育之道,粗暴的制止可能会让我们的教学目的产生相反的效果。造成学生不爱听课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授课不生动、无聊,学生不感兴趣;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的现场掌控力不够,不能很好的引导气氛。

这里所说的“现场感”就是要让身心俱在课堂,注重现场感对上好一堂课是很重要的。现场掌控欠缺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特点:①教条,授课的过程按着陈旧的经验和固定模式按步就班的进行,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灵活度都不够;②本本主义,几乎照搬课本内容不加润色,简单粗暴的陈述;③填鸭式的教育,没有留下缓冲的空间给学生,把知识内容都一股脑全部抛给受众,全然不关心学生的接收层度和感受。这些都是困扰学生学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

怎么做才有现场感?

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绎其实可以对比一下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教师与主持人的工作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主持人能很好的掌控录制现场的气氛,丰富他们的主持内容。老师也要像主持人一样在课堂上掌控教室现场的气氛,把控整个授课过程的主动权。要做到有很好的现场感其实就是务实,不要简单的把这三尺讲台当成是说教的地方。上课的时候老师是主持人,学生是节目的嘉宾,从自身认知上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尊重他们。授课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特别是眼神的交流。曾国藩说:一身精神,注乎双目。教学时,声情并茂主要靠眼神来传递,当学生领悟到知识要点,你投以坚定清澈的凝视;当学生调皮捣蛋,你投以期待宽容的点视;当讲到精华处,你目光坚毅而执着,不时扫视整个班级,稍稍停留在每个望你的眼光上,予以或赞许、或鼓励、或痛心、或询问。教师讲课时个人引用的语言要朴实、简单易懂,授课目的要明确。平实的交流和引导,说课过程尽量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语,以对话的方式展开,简单朴实反而让内容更显深刻。

二、专业技能

中职院校的教师的专业水平要两个标准来衡量,一是教学方式,二是具备某个具体的专业技能。一个人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他才能在实操或学术中充分展示,在实际执行上才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对于专业教师,在达到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外还要掌握技术传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个人的学习成果,但一旦加上教师这一角色就要求能把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才能真正彰显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决定教学的高度。

三、教学方法

对教师而言,具备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技能在教学上的作用。我对课堂授课的过程模式和内容的讲述方法这两个方面有粗浅的看法:

1.尽量简化授课过程的模式。授课的内容可多可少,但讲授的过程编排越简单条理化越清晰。有很多好的经典模式可以直接借鉴。比如:“回顾上次课程内容——导入新课——小结(作业)”,这个模式可以很好的让各个知识点讲解过程保持很好的连贯性。如果知识点较分散的,可以“列提纲(树杆)——分散说明(树枝)——小结”,这样的模式“纲举目张”,内容条理明晰便以记忆。如果要特别突出重点的,可用“排列——组合(结论)——小结”,这样重点集中加深印象。模式的选用都以简单为原则,我们要突出的始终是授课的内容。

2.内容生动化、深刻化。教学内容能够体现出传授者的思想深度和信息容量。要让一个课题内容或者只是一个知识点在讲述的时候更加的生动有趣甚至深刻。老师应根据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陌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纵横展开,或逻辑推理,或拓扑连接,或比类联想。想方设法诱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出学生的好奇心。

要生动化、深刻化授课内容的方法是非常多且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各显神通。在各种方式方法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引用“历史”。就是在我们描述的课题内容或知识点上尽量多的去挖掘相关内容在“历史”上的渊源。找出所描述对象的“前世今生”。例如:在讲解“机械”一词的时候若引用《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里面的寓言故事并简单加以故事的陈述,强调故事里面“子贡与老人”的对话给出了“机械”的概念界定即“机械是能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的器械”。这样的描述既新鲜又显得有深度。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把“历史”这个概念用在教学上。因为中国是个重历史的国家,甚至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信仰。什么东西什么事一旦贴上历史这个标签它自然而然就显得深刻而有内涵。当然在教学内容上引用历史也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作者简介

林永峰(1978—),男,福建省长泰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漳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讲师,保卫科副科长,学校机械专业教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