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李华钦
  
速读·中旬
2014年6期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充分有效的设计, 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图标驱动阅读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知识、话题知识、语篇知识、策略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 而这些知识对阅读技能的提高以及较高级的阅读技能目标的, 达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为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顺利达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目标和要求,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尝试构建P- W- P 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渗透阅读策略,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P- W- P 模式的构建及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P- W- P 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即pre- reading ( 读前活动) 、while- reading ( 读中活动) 、post- reading ( 读后活动) 。三个环节各具功能, 各有设计技巧,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
  (一)阅读前 ( pre- reading) ——铺垫准备
  该环节的目的是为阅读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采取三项措施:
  1. 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规范的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包括获得课文大意的扫读技能, 获得课文具体内容的跳读、精读技能和以培养语感、获取乐趣为目的的泛读技能。
  2. 开展内容预测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这一教学步骤中主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参与讨论, 组织学生对未知内容做出预测, 如提问学生“ What will happen next?” 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如在介绍课文的话题内容和
   有关的背景知识时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
  (1)提问法。教师提出学生所熟悉且能有效做答的问题, 所提问题紧密联系课文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已有话题内容与背景知识、新课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自己的背景知识, 从他人处学到新背景知识, 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活动中去。
  (3)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师生叙述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故事, 并作针对性提问, 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 使其对课文内容及结构方面的理解更深。
  (4)使用概念图。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性建立起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 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关键词或概念,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 以此建立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图式。
  3. 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上的障碍
  这一教学步骤的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符号辨认过程。
  (二)阅读中 (while-reading)
  阅读理解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帮助学生弄清楚课文的结构和具体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完成好这些任务, 教师必须十分熟悉教学材料, 例如:
  ①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 or developed?
  ②What content or informati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text?
  ③What can the reader infer from the text?
  ④What will the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text?
  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这个阶段的活动应包括辨认过程、内容理解过程和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能力提高过程。为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达成阅读教学的目的, 笔者尝试了“ 扫读→跳读→细读” 这一阅读流程。经过实践, 这一阅读流程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及规律。
  1. 扫读( scanning)
  该过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主题句, 快速浏览全文, 使他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
  2. 跳读( skimming)
  跳读是指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过程。课文的跳读一般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跳读时, 应预先针对题目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 迅速在文中找到有关问题的范围( question area) , 提高其阅读速度。
  3. 精读( Intensive Reading)
  该环节要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 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 了解课文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细节的问题; 要求学生讨论并归纳各段大意;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各类图表。
  (三)阅读后 ( post- reading) ——整体提升
  阅读后的活动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有了阅读中的文本理解和语言积累, 语言输出就水到渠成。读后活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读后活动,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培养阅读技能, 有效渗透阅读策略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 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有效渗透阅读策略。
  (一)预测——抓兴奋
  预测是成功的阅读者应掌握的重要策略之一。阅读前读者可以根据标题、副标题及文中的插图等进行预测; 阅读中可以根据上下文、作者的意图等进行预测。
  (二)略读——抓关键
  略读是指读者快速阅读文章, 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组织结构和写作意图。下面几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的略读策略。
  1.关键句
  读文章标题、篇首段、结尾段及每段的第一句,选择文章主旨大意。
  2.标题的重要性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然后将文章标题与中心思想进行匹配这一活动再次使学生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 培养他们通过标题预测文章内容及评断文章价值的能力。
  3.找出段落主题句和关键词
  学生阅读文章, 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关键词。这一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区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支持细节( supporting details) 。主题句是指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它通常位于段首, 偶尔也出现在段中或段末。有时段落中没有主题句, 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自己归纳段落大意。
  (三)推断——抓理解
  阅读理解训练可以在3 个层次进行: 字面理解层、推断性理解层和评价性理解层。字面理解是指读者仅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 这是阅读理解最基础的层次。它要求读者具备理解具体细节和事实的技能, 如辨认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外貌特征以及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推断性理解是指读者从字里行间推测话语隐含的意思。评价性理解是理解的最高层次, 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析并评判作者的观点。根据理解的不同层次, 练习设计的问题也分为相应的层次。
  (四)概括——抓提炼
  阅读文章后概括文章主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写概要是较高层次的策略, 需要学生区分文章主题、主要信息和关键词, 并能用自己的话客观准确地加以概括。学生开始写概要时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概括太短, 遗漏较多重要信息; 概括太长, 包括较多不重要的细节; 误解文章, 包括错误信息; 没用自己的话概括而照搬文章原文。训练学生写概要的练习开始时不能太难, 而应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鲍佩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教学月刊( 中学版) ,2009(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