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穿越时空的思念

——《夜雨寄北》《月夜》比较阅读

蔡梦晖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南通大学文学院

◆摘  要:《夜雨寄北》与《月夜》在情感、写法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但由于诗人性格、写作背景的巨大差异,其同中有异,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

◆关键词:夜雨寄北;月夜;比较阅读

李商隐《夜雨寄北》与杜甫《月夜》的比较阅读,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景之比

《夜雨寄北》中诗人写了巴山、夜雨、秋池、西窗烛、巴山、夜雨这几个景物。前两联巴山、夜雨、秋池交织成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一个秋雨连绵的夜晚,雨下了很久,池塘里只剩残荷、败叶,夜跟雨交织着,诗人回不了家的愁情、秋天的惆怅弥漫在山间,更显凄清。后两联中西窗烛的出现,使凄清的环境变得明亮、温暖。古人写诗怕重复,可李商隐两叠“巴山夜雨”,笔者认为这里景物的特点截然不同,它是跨越、对比的,前两联二景是现实存在的、凄清的环境,后两联是想象的,是在烛光照耀下温暖的景物,虽然字面相同,但是语调、特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夜雨寄北》里的景物特点前后对比,由前两联的凄清、衰败到后两联的温暖。

《月夜》中诗人写了“鄜州月”“香雾”“云鬟”“清辉”“玉臂”“虚幌”“泪痕”这几个景物。“月”本身就带有伤感、惆怅的意味,诗人还特地强调是“鄜州”的月亮,从对面写来,突出自己对妻子、亲人的思念,也体现出作者无限的孤独、寂寞。“香雾”“云鬟”“清辉”、“玉臂”都是非常美好、精致的景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作者给它们所加的形容词,是湿和寒,触觉上给人一种湿冷的感觉,这些景物变得愈加清冷起来。再看最后一联的“虚幌”和“泪痕”,透明的窗帘给人朦胧、虚无之感,而泪痕更让人觉得悲苦、凄楚。因此,《月夜》中的意象在不断叠加,清冷之感愈加强烈。

二、事之比

《夜雨寄北》描绘了诗人给妻复信,与妻剪烛西窗、追述巴山夜雨之事。给妻复信是心酸无奈的,妻子的信从长安历经重重山水来到巴蜀,所问的不仅仅是日期,更是满满的期待,妻子的急切、热烈、满怀的憧憬、满怀的思念,诗人都读懂了,可是他却没办法给妻子一个明确的回应,只能是小心地、无奈地、深感迷惘地、饱受痛苦地回答无归期、暂无期,甚至是恐无期。一二联的心酸苦楚还在蔓延、生发中诗人却笔锋一转,写了剪烛西窗,追述巴山夜雨之事。剪烛西窗说明诗人夫妻二人情意相通,久久不肯入眠,以至于蜡烛燃烧太久,灯芯变长影响了燃烧。剪烛是为了火更旺、灯更亮,从这个动作我们也可以读出他们还不肯入睡,还要继续相伴、闲聊。我们再看看他们闲聊的内容,难道仅仅只有巴山夜雨吗?笔者认为他们夫妻二人感情实在太好,重要的事情、欢乐的事情聊完了,还不尽兴,我要把我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与你分享,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毫无保留地向你倾吐,过去悲伤的、酸楚的的事情经过时间的洗涤、经过与你团聚欢乐的冲刷,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过去越孤独、越凄楚,那么团聚以后就越温馨、越温暖。

《月夜》中作者首联、颔联、颈联都描述的是望月思人之事。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可杜甫却从对面着笔,写妻子在鄜州望月思他。一方面可以体会出诗人对妻儿含蓄的思念与爱,与妻子默契的情意、相同的心意,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寂寞,在乱世之中,不在妻儿身旁的担忧、愧疚。最后一联诗人想象未来与妻子共倚窗帷,让月光将两人的泪痕照干的画面。杜甫想象与妻子相见的画面,没有笑,只有泪,没有耳鬓厮磨,只有相顾无言。这离不开对写作背景的理解,这是一个乱世,四处战火纷飞,不仅是家庭的苦难,更是国家的苦难。他们不仅在经受分离的悲苦,更在遭受死别的煎熬,所以再相见团聚之时,今日之苦不用说、也无法说,就让它随着泪水、伴着清冷的月光,慢慢流走。

三、情之比

《夜雨寄北》与《月夜》在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表达出了个人的孤独;对妻子、亲人的思念;对未来相聚团圆的期盼。但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性格的差异,其表现的情感也有相异之处。

《夜雨寄北》情感有强烈的对比,诗人由凄苦、悲楚一跃至喜悦、甜蜜。现在的想念有多深,现在的生活有多凄苦,未来相见团聚的时候就有多喜悦、多甜蜜。而《月夜》凄苦的程度越来越深。独自望月时只是孤单,而想象着妻子身处乱世还要独自照顾儿女时逐渐变得担忧、愧疚、悲苦,再想到妻子可能也在月下久久伫立,在思念着他、在为他担忧时,心理满是凄楚。最后想象夫妻团聚的场景,无语泪先流。不仅有对家人的担心、有对家人为自己担心的愧疚,更有对国家的担忧,对战争的厌弃、对和平的向往。

四、手法之比

《夜雨寄北》与《月夜》在写法上有颇多相似之处。首先,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此情此物来代替情感的直接抒发,使诗歌更加含蓄、蕴藉,别有韵味。其次,两首诗均用想象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最后,两诗结尾方式如出一辙,均是以问作结,表达诗人希望尽快相聚的愿望。

但这两首诗写作手法同中有异。《夜雨寄北》整首诗有实有虚,前两联是写眼前实景,后两联是想象日后情形,由实入虚。而《月夜》从头至尾全是想象,均是虚写,它是借助想象来抒发感情。一开头就运用对写法,从对面着笔,把“我思人”的思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把原本诚挚的情思表达得更加委婉含蓄而浓郁深刻。

参考文献

[1]孙绍振. 用图画来回答期盼——读李商隐《夜雨寄北》[J]. 语文建设,2007(12):39-40.

[2]李竹青. 吟月夜思亲 吐家国之忧——杜甫《月夜》导读[J]. 语文天地,2009(07):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