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

张悦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摘  要:衡量综合国力的因素有很多,知识技术不仅是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还在各国的综合国力较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重要性更加显而易见。批判性思维在国民素质中具有代表性,也被视作现代知识社会的助推剂。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立足当下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主要立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源头与形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主要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培养

一、批判性思维的产生及发展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虽然如此,在这短暂的发展时间里,社会上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确是层出不穷,每一种定义的侧重点都略有不同,有的侧重于对矛盾的思考,有的侧重于对事物秉持怀疑的态度,有的则关注矛盾的解决,但是无论其定义如何变化,批判性思维都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发现客观事物、观点存在的矛盾,其次是利用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来分析判断这些矛盾,因此,这种思维方式通常又被称作“审辩式”思维。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很多领域都有涉及,但却是在心理学领域成为正式理论的。从其产生至今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

1.萌芽阶段:20世纪初期,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到了反省思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学会反省是教育的目的,并且在之后的研究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杜威的反省思维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但是却为后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框架;

2.发展阶段:著作《批判性思维发展实验研究》中第一次凝结了2-世界中期格拉泽的“批判性思维”,这本著作表面了应该从儿童心里角度出发研究批判性思维。自此“批判性思维”作为学术术语固定下来,并开始有更多的人对其进行研究,比如布莱克、帕尔默、费希尔、皮亚杰、恩尼斯等,研究著作也随之逐渐增多。

3.繁荣阶段:随着时间的流逝,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批判性思维理念处于繁荣阶段。

受传统观念甚至国情的影响,早期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批判性思维在专家学者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各专家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的热情只增不减。

二、为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世纪末,我国在各级教育中明确提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所有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都在于提高广大学者的综合素质,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素质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还强调学生的道德培养、身心健康建设以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素质教育主张回归于基础教育的根本意义。但是素质教育在各级教育中的开展情况却不如人意,许多学校为了提高本校升学率、为了提高社会知名度而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莘莘学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成为无批判性的人。这种应试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

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依托批判性思维教学。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处于薄弱环节,我国现阶段高中生所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普遍偏低,学生们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处于极度不均衡状态。而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传统教育方式中的惰性以及保守型,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工作应该高瞻远瞩,把握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成为可以独立思考的、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应试”走向“素质”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各国交流日益紧密,竞争力也随之加大。在各国竞争力的比拼中人才的竞争是首要的竞争,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各国、各地区直接竞争的结果。为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落实到教育中,落实到课堂上,通过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二)“沉闷”走向“活跃”

根据学术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可知,批判性思维是通过批判、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相关方式方法来认识事物的劳力活动。因此,作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灵长类动物,我们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随时保持批判性思考的状态。

(三)“灌输”走向“对话”

历史课程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因此学生们再这门课程中通常沉溺于“听故事”的被动接受状态,这个过程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使得学生在对历史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过问题设计鼓励学生对教材陈述的观点以及结论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教学设计通过对各种问题的质疑、思考以及探索来使学生逐渐养成批判性对待问题的习惯。

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人们对于历史长河中所发生事件的态度,这种求真的态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辨别历史事件的本来模样。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正确地解读历史,还对学生其他能力、素质的性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历史的正确教学,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以此来适应社会明辨是非曲直,顺应社会的发展,避免成为胡乱批判的“愤青”。

四、总结

“百年育树,十年育人”,教师应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多种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从而达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  全球教育展望. 2002(01).

[2]王宽明. 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J].  教学导刊. 2016(12).

[3] [英]斯特拉·科特雷尔(Stella Cottrell):《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2 页.

[4]赵玉民、曲现龙、乔京凤.高中历史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2014(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