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李燕如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中心小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8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目标。广大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知识、增强综合素养。目前在新课改理念的作用下,广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由此获得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

◆关键词:小学科学;动手能力;培养;新课改

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一定要从小学生开始,对此,小学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中掌握及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全面融合,由此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综合能力。不过,现今小学科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教学效率得不到明显提升,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接下来结合这一问题,展开全面探讨。

1 现今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兴趣不足

现今,根据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同时缺乏动手训练的热情,很多学生都禁锢在传统的课堂氛围中,习惯了被动性地听讲,不会自主思考与学习。这必然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造成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甚至让一些学生产生“科学课程无用论”的错误想法,进而使其学习兴趣下降。

1.2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由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习惯了教师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导致课堂教学中缺乏自主实验的动力与热情,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性地跟着教师的指导进行听讲与观看,无法最大化地培养动手应用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在理解一些科学理论与原理方面,缺乏清晰的认知,造成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无法全面地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与技能。

2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路径

2.1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改变固有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当作课堂中的小主人,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发展潜能。比如,在“赛车跑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自主测量,且确定跑道路线图,在此期间,通过学生的独自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由此提高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在此期间,能够让学生明白设计汽车跑道的注意要点、理解汽车的动力来源等。且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技能,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拓展。

2.2激发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提前筛选出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由此来设计出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大大提升,这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在原有教材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素材积累,让学生能够同时掌握一些与其相关的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例如,在学习“蜡烛变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思考“蜡烛的形态及燃烧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深刻地理解,促使其感受到科学学科的兴趣,由此来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

2.3指导学生逐步提高观察能力

在科学小实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技术原理等进行认真思考与观察,并由此来总结出科学的变化规律与发生现象等。比如,在“鱼儿生活的好吗?”这一节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在河边认真观察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一种真实的生活环境,从而知道水污染对鱼儿生活带来的影响,并思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给予防治等?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获得了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便于让学生慢慢地认识到科学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动手操作的热情。

2.4设计多元化的课外实验锻炼学生的多维思维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小实验,这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一些低龄学生还处于懵懂成长阶段,对外界的陌生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存在强烈的探索欲。对此,通过设计课外实验,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激烈、活跃、轻松,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认真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比如,当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萌芽的发展过程”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教室窗台上摆放不同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在课间认真观察种子的发芽、成长等变化,并且还需要不时地为种子进行浇水、施肥等,由此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由此掌握及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能够真正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大提升。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空气性质”等知识的过程中,在进行实验设计期间,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一团纸置于玻璃杯的底端,并将其直立,然后压于水底。在这一实验操作期间,教师需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纸团会变湿吗?”教师此时不要即刻揭晓答案,而需要在学生兴趣十足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行思考,根据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发现纸团是不会湿的,此时很多学生会非常地不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给出问题的答案,并认真解释,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由此来看,通过导入科学实验的方式,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为切入点,灵活地设计多元化地教学内容,由此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大大提升,并为真正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等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琼. 浅谈学生动手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 明日,2019(27):1.

[2]吴彩莲. 略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1.

[3]王桂华.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2021(2018-26):135-1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