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佘晨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安顺市分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高校的一门传统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沿革。在我国高校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汉语言文学的内容相对固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使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鉴于此,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应该应时而变,探究新的教学策略,寻求新的教学思路。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实践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学上的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

汉语言文学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中蕴含了大量的经典内容,因此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传统的汉语言文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稳定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主要特点

(一)文学资源丰富多样,应用较为方便

基本上任何一个学校汉语言文学课程都会涉及到的理论是:文学理论(创作、分析、鉴赏、创作理论),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作品和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创作是:文学写作、实用文本写作(文秘写作)、新媒体写作、论文写作。本课程的文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汉语言文学想要寻求新的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借助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广阔性,扩大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相关人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掌握情况,以及个人的创作习惯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资源进行学习和整理,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文学机制。

(二)文学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于强大网络检索技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借助于此,教师可以摆脱既有教学大纲的束缚,灵活引进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编排和运用,从而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则可以开展汉语言文学的自主学习,不必受制于教材内容的限制,自由拓展自己的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空间。

拿新媒体写作来说,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方便的查找新媒体写作的教程等类的资源,开展自学,甚至进行创作和投稿,或者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号。而教师可以立足高远,将新媒体文学看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样态,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搜集各类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明晰新媒体写作的特点,新媒体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进而,帮助学生明晰现状,找到切入点,更理性、更全面的认识新媒体写作。

(三)文学资源具有良好的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互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沟通模式及时、高效、公开,文学也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公开探讨、互动的重要资源。一些新的网络互动样式也由此出现,代表新时代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二、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的困境

(一)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兴趣,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使用的范围和频次又得到了一次显著的增加。这表示着汉语言的一种新发展和新传播,也体现了广大群众在新媒体中的积极参与。网络流行语具有多种特点,其以自身的创造性、多意性、不规范性,成为了网络时代的语言宠儿,借助于网络的疯狂传播,对传统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这种语言的受众越来越多,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并且这些受众也成为了这种语言的直接传播者。而在这些受众和传播者中,大学生可谓是最庞大的一个群体,这也使得网络流行语通过影响大学生群体,进而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是网络用语的不规范化与传统文学的规划范之间的冲突,容易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影响学生的文化表达。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但是,长久以来,汉语言文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传统媒体人才开设的一门课程,传统文学的教授仍然属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虽然,现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新媒体方面的内容,但是仍然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此外,大学生与新媒体接触密切,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语言习惯,这也给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课程内容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迭代更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课程设计,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拓展教学内容。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吸收流行的、新生的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保留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不断生发出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各种新媒体文稿的写作,加强新媒体写作的训练。并且,要加强新旧的联系,在新媒体写作中良好的融入传统文学样式,将传统语言应用形式与现代化语言意境相结合,进而实现更有富有新意的表达。

(二)是教学内容资源的多元整合

教学内容资源的多元整合是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课程重要的工作内容。网络上,各种资源数以万计,良莠不齐,我们要进行细致的筛选和选择工作,保证教学资源的优质。将真正的优质资源引进课堂,推送给学生,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新媒体平台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与传播,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三)建汉语言文学教学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想要保证汉语言文学设计的权威性、高效性,就需要建立汉语言文学教学平台,加强汉语言文学专家学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动态。在教学实践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优质汉语言文学作品,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输入到教学平台中,方便他人的查阅与观看,赋予汉语言文学丰富的时代特征,助力汉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持续发展。

四、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形式创新

一本书、一块黑板、一个课件依然是汉语言文学秉持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不符合教育现代化趋势,也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搜集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使之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服务,打造现代化的课堂,为学生打好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基座,将专业与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独特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国内外共享汉语言文学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创意写作学科专业培养方式的同时,与新媒体实践经验相结合,努力做到“四个融合”:打破壁垒的学科融合、沟通媒介的科技融合、关注热点的时代融合、传承经典的文化融合。开展合作教学、项目式教学,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具有的便利性、灵活性特点,将汉语言文学课程延伸到网络、社会与生活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文学资源的获取。教师充分发挥出指导性作用,提高汉语言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诉求,调整传统的学习结构,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开放式教育资源获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创新

(一)变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路

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创作文学作品、写文案、深度访谈还是党政文章,甚至写新媒体文章,理应要比其他的学生更精通一些。此外,还要拥有较好的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理论上这个能力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完成的核心素养。当然这里说的分析鉴赏作品,范围就非常广了,一切文学作品都可以分析鉴赏:电影,电视剧,小说,漫画,诗歌,广告,游戏,装置艺术,建筑……不胜枚举。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的其实也是这种具有创作能力鹅赏析、品评能力的人。

基于新媒体对人才的要求,我们需要转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少一些理论性的讲述,多一些实践创作和赏析。在课堂中,不能搞“一言堂”,要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分享他们或许是不成熟的观点和看法,创作似乎是蹩脚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可以找一些优质的新媒体文章,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行仿写,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

(二)寻新媒体文学的融合点

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仍然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主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多反思、多思考,关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应用,关注文学素养在新媒体创作中的体现。我们要为学生找到这方面的现实案例,让学生看到文学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重要性。并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布置与现实相关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严肃性、文学性,使学生的创作中能够有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就目前来看,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新媒体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性不强,课堂教学方式单板、单一,趣味性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于全新的教学手段,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梳理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重要信息,以及其在新媒体创作中的应用频次,明晰新媒体写作中汉语言文学被使用的方式、内容和目的,为新媒体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找到着力点。

(三)重汉语言文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师资力量是决定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打造出优质的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案、教学资源、校本课程,一定需要一只既具备传统汉语言文学素养,也具备新媒体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新媒体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创新。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既有教师队伍的培训,邀请新媒体相关从业人士到校进行讲座,或者开展教师线上统一培训,不断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方面还可以举办教师新媒体创作大赛,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提高教师的创作能力。而作为教师,除了参加学校方面的培训之外,我们还要不满足于自我,积极学习新媒体创作理念,了解新媒体创作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找到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的融合点,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在庞大的信息资源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新颖的教学体验,为学生构建更为广阔的新媒体场景,培养既具有坚实的传统文学理论基础和素养,又具备跨媒体、融媒体、全媒体操作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传统和现实中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将传统的语言教育、文学鉴赏教育进行适当的延伸,注重教学内容的迭代更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整合,搭建教学信息共享平台,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新媒体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新型的、复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方钊.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与写作,2020(06):116.

[2]芮琼.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9(12):133-136.

[3]王方钊.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与写作,2020(06):后插4.

[4]陈文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华传奇,2020(25):37.

作者简介

佘晨(1991.05—),女,汉,贵州省清镇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