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实践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模式探索

徐妍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313000

◆摘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双高建设”创建的进程中,高职院校的00后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行为习惯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也更加要求从学生群体的思想发展特点出发。本课题以校本研究为样本,分析总结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立足于“两山”理念的实践育人体系如何更好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以形成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管理;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阐明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任务要求和实践遵循,并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目前,高职教育呈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

大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在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层出现新变化,学校团员基数、团员比例呈现新态势,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要紧随历史发展规律,研究新时代学生思想发展特点,不断加强党建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中存在普遍问题,提升高职学生的党性修养,需要从源头抓起、过程化培养,借助规范化的培训体系,以赛促学,高标准、严要求,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双高建设”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以大一、大二处于培养期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作为跟踪观测对象,结合基层调研、样本分析、个别访谈等取样方式,发现了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存在入党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素养普遍存在短板,部分优秀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培养之后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此时学生经过党校的培训学习,初步掌握了党的基本理论,但是理想信念模糊,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加上三年学制受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是紧锣密鼓的,对学生入党信念的考察会疏于管理,势必影响日后的党员教育培养管理过程。

(二)从学校角度来看,存在教育方法不接地气、管理模式虎头蛇尾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培养期的年龄普遍处于17岁至20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国际国内时政、党的方针政策不可谓没有兴趣,他们恰恰以这个年龄段的世界观在消化这些内容,高校在教育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手段多为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学习,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普遍感觉与社会现实结合度不高。此外,学校也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倾向,面向党校在读生的考察较为严格,而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跟踪考察要薄弱许多,存在发展前和发展后“两张皮”的问题。

(三)从形式上来看,线上线下育人手段结合度不高

学校党校主要以党章、党规、党史等理论教育线下授课为主,网上党校开辟栏目较少甚至没有,这就导致教育形式趋同,容易流于形式。加上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流动性快、组织发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些短板,线上教育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校本特色的线上教育平台,00后大学生号称网络上长大的一代,缺乏线上教育的学习、活动和服务功能,很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难以紧跟时事发展,做到教育内容入脑入心。

(四)从内容上来看,缺少与地方发展特色相匹配的实践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更应该在行业领域成为佼佼者,实践育人的担当与使命引领应该形成校本特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制定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方案的能力尚有不足,没能发挥学校的人才与资源优势,以实践育人途径引领学生党员深入社区、基层、乡村体察国情社情民情的主动意识不够,通过实践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党员服务和奉献意识方面的针对性不足。

二、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问题应对路径探析

2021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党委副书记干武东在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第二十九次会员大会(2020年年会)暨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上指出:高职院校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升高职思政工作水平,要加强规律性前瞻性研究,深化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

我们认为,学生党员的发展与培养,一定要与实践育人体系的搭建与实施过程保持时空一致性,要抓住重点,直面难点,利用好红色资源补齐短板,例如湖州市牢固树立和率先践行“两山”理念的实践育人体系,这可以成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好地使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以理论研究带动品牌创建,着力特色培育,为高职院校群体提供普适参考。

(一)抓好源头,定制党员发展个性化“菜单”

学生从大一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党组织就要为其量身定制成长档案,从源头上唱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序曲。学校可以依托“职业教育”特色平台,为不同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定制个性化的“菜单”,每学期末将“两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成绩、学院或学校学生工作履历、“第二课堂”学分、专业实践实习等内容更新到成长档案中,保证源头上的重视、过程中的培养、个性上的区别。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发线上教育平台,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为载体开发“微党课”,利用微视频这种全新的党课模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培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是他们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必经途径。而通过微党课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质量,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完成思想交流以及党性锤炼的平台。

(二)建好平台,贯通“青马工程”等培养平台

2020年,团中央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培养机制,强化支持保障,促进“青马工程”深入实施。经过三个学年对学校“青马工程”开展情况的观察,我们发现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覆盖面有局限性,影响范围不够,学习深度不够。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党委应该从体制机制层面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和管理做好保障,应该整合校内外资源,协调各部门单位,不能让“青马工程”仅仅依靠团学组织自身,而要通过教育培训,发掘一批有一定思想觉悟和强烈进取心的积极分子,使“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员发展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培养对象上具有交叉性,在培训内容上保持统一性,在培训成果上具有共享性,建立“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衔接机制。

以浙江省为例,当前,高职院校对“卡尔·马克思杯”知识竞赛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鼓励学校将“青马工程”与其贯通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掀起知识竞赛氛围,有助于以赛促学,进一步增进“青马工程”的深化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的关联性,保证两者的有效衔接。

(三)用好渠道,创新实践教育形式与内容

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素质提升离不开实践育人,目前,高职院校在发展和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我们认为应该利用校内外资源,面向学生党员跟踪开展红色实践、生态实践、劳动实践等形式丰富的各类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同时间接助力人才培养。

在开拓实践育人资源的过程中,党组织应该着力把线上难以实施的育人方式在线下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尤其要注重创新实践教育载体,大力发掘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政府单位、社会机构、企业集团等为学生党员提供实践机会,以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基地合作、顶岗实习、暑期实践、微党课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促进育人载体形成合力。

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培养方面,尤其要注重探索与地方发展相同步的志愿服务载体,以服务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为核心开展活动。从公民的基本道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到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追求的转变,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分子走进社会、奉献爱心,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积极分子的解决问题、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帮助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对于学生党员发展管理的前瞻意义

新形势下,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创新机制,实现党员教育常态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党内生活制度化,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接地气、有实效,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丰富实践教育内容的必然性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将“实践立行”作为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拓展资源、丰富载体、完善机制、深化内涵、提升能级。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学生党员的必由之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育,新时代创新型学生党员必然要经历系统的实践教育。

我们要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观念,在高职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要抓好“六早”,即思想上早启蒙、政治上早引领、理论上早熏陶、组织上早发现、活动中早选苗、实践中早培养,纵向深入借助实践资源培育学生党员。

(二)实践教育要求实现全阶段、全方位跟踪培养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融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一定欠缺,尤其是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阶段有许多空白,这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压力较大、亟需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就精准发力的现实需求是一定程度上脱节的。

我们认为,没有良好的党员发展模式做基础,就无法发挥管理模式、支部建设模式、后续质量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互动型、生态性的“三全育人”模式中,只有实现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全阶段的,实现源头、平台、渠道等全方位的跟踪式培养,才能保障学生党员从大一到大三全过程精准化培养,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党员管理模式的创新上,还可以尝试探索分类发展模式,包括培养启动时间提前、中高职党建贯通、“专升本”学生特殊对待等方式。

(三)实践教育是完善党员后续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

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教育主要是面向校内开展形式丰富的素质提升、文体竞技、技能比武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在培养过程中规范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人文修养、组织意识、集体归属感,但与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发展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实践育人体系的搭建更要注重强化思想、创新形式、实化内容、深化考核,避免学生党员后续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思想弱化、实践形式固化、培养内容虚化、考核机制淡化的问题。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单位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条件下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沙红梅,许文艳,游海英.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优化路径——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2):67-68+79.

[3]卫颖颖,王力.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267-268.

作者简介

徐妍(1985.12—),女,山东人,汉族,研究生、助教,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政。

本文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党建与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1DJSZ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