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分析

苏勇进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广东省珠海高新区金鼎第一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85

◆摘  要:小学体育作为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耐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品德等素养的重要课程,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就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来谈谈影响小学生的兴趣产生原因,并提出如何培养和疏导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体育;兴趣学习;心理特点;体育素养

一、引言

体育教学中,兴趣是基础,也是动力,对于兴趣的培养和疏导,也是体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艺术。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小学生本身就是比较活跃的,其思维活跃性的特征要求了体育教学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一成不变,不能一套模板用到底。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程形式设计上,要多下功夫,灵活设计,多创新,多创造,多引进一些新鲜、新颖的元素,让体育课程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影响小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

(一)教学内容的机械化复制

小学体育教师由于传统思想教育带来的影响,认为体育课并不重要,或者认为不考核,所以就有所松懈,再加上传统体育课教学比较简单,内容缺乏创新,形式单一,使得体育教学很难受到小学生的真正喜欢,导致很多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课的价值。

(二)教学过程缺乏自主性

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十分突出,不管是训练也好,还是理论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的权威绝对,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只需要遵守实行即可。如此模式之下,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展起来,主动性难以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心态也就渐渐趋于乏味了,厌倦感随之而来,体育课堂的吸引力越来越低。

(三)小学生对体育缺少认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接受文化课程教育。并且,从小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被灌输成绩、考试、学习等思想,心理压力大,学习压力重。并且,不管是学校教育也好,还是家庭教育,都更多的关注文化课程教育,对于体育课程有所忽略。也因此,导致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没有正确的认知,在小学生的认知里,理所当然地将体育课程与体育项目划等号,或者就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将体育课与休闲、休息划等号。

如此,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会使得小学生对体育课保有较大的玩耍期望。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如心中所想,导致很多小学生感觉失落,进而失去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学习、疏导小学生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对比,体育课比较自由一些,休闲性很高,玩耍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其中一部分,是体育教师灵活设计体育课程、丰富体育课程兴趣性的有效方法,在给与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方面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这些趣味性的元素,还能够疏导学生的心理。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程。

例如,老师可以把在“快速跑”的训练中,变成教学的一部分,改变枯燥的跑步为接力赛跑、“二人三足跑”、障碍跑、背向跑等方式,多种形式、多种姿势,既能够避免教学过于单一,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跑步的兴趣。

(二)教学形式多样性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形式设计,能够调整学生们的参与状态,让小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如体育教师可引进一些新颖的体育器材,如传统的是有绳的跳绳,教师可以引进一些当下流行的无绳跳绳,或者带有计数器的跳绳。如此,学生的新鲜感就会成为上课的动力,会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还有如在“障碍跑”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巧妙地活动环节,选择几个个子高的学生手牵手,组成一排“山洞”,然后引导其他学生一边跑步并根据“山洞”的高低扭曲变化,穿越“山洞”,在灵活多样体育活动设计中,学生的反应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学生也不会感觉枯燥、乏累,还会产生激动、喜悦等积极的情绪,甚至意犹未尽。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也会选择组织小组单位,按照分组,进行游戏比赛,如结合当前的一些“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创造营”等娱乐节目,创造一些比较新颖有趣的活动,如“撕名牌”游戏、传话筒游戏、跷跷板游戏……这些课程既贴近小学生心理特征,又十分有趣,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也大有裨益。

(三)体育教师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体育教学的表现方面,小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发育程度、身心条件等的差异,会表现更加明显。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会要求体育教师要在“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导下,分组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现教育针对性改进。

具体来说,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体育水平也不同,老师可以把身体素质、体育水平、性格脾性接近的同学分为一组,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每个组的特征,进行量身定制体育训练目标和任务,根据不同的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分开,展开体育教学引导。如此,也能够避免一些小学生因为感觉体育课程过于困难而失去兴趣,因为未能及时实现疏导而导致小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或者感觉体育课程太没意思,而导致兴趣不高。

四、结束语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不断探讨和研究,创新优化教学,不断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体育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刁爱莉.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分析[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7):461-461.

[2]吴卫东.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00(012):280-281.

[3]林汝聪.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000(010):134-134.

[4]李雄.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J].新作文:教研,2020(04):287-2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