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杨海涛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武都区莲湖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摘  要:自教学改革以来如何在课上助力学生增强综合素养成为教师研究与需要解决的育人问题。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可围绕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得出结论的素质,该能力是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创新等能力融合下的产物,亦是小学生要具备的素养,并为学生今后高效学习与实践做好准备。本文通过探析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略,以期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围绕数学问题独立进行思考可理顺解题思路、掌握关键信息并利用所学内容解题,可以说独立思考是学生解题的关键一步,能把具体问题与所学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助力学生建立知识应用体系。然而,有些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思维活性较差及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助其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影响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成效。基于此,为推动小学数学育人活动稳健发展,探析教师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价值

(一)加强素质教育

独立思考能力属于一种综合素养,学生只有在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才能拥有该能力,这利于在数学课上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乘整数”教学时,可先写出一些例题,如0.1×10、2.2×20、3.5×120等,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抛出探究性问题——总结计算经验可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关注小数与个位是零整数相乘后的变化情况,在探究性问题指引下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总结计算规律,同时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渗透积极情感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阻滞学生思考与探究,亦可能成为学生探索真知的动力,在攻克解题难关的同时学生会感到异常的满足,还能在得到其他学生与教师的夸赞后感到幸福,这是独特的学习体验,只有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渗透积极情感,指引学生勇往直前、直视挑战、开拓进取,使学生可在积极情感的鞭策下高效自学,为教师创设学生为主的数学课堂铺平道路。

(三)搜集生成性教育资源

学生通常在独立思考后会产生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可以作为教师进一步组织展开育人活动的宝贵资源,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变且科学高效。例如,教师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可先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分析例题的过程中列出算式并计算得出结论,教师则可根据学生解题情况转变教学实践的着力点,将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多思路解题、养成验算习惯等方面视为教学指导的突破口,为学生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给予支持,同时凸显小学数学授课对策的生本性及实时性,把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成果视为高效育人的动力,继而在持续拔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落实授课目标。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点

(一)将数学知识视为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亦需建立在学生知识之缸里有“米”的基础上,否则学生就算思维再活跃、想法再多变并不能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教师要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解工作,注重培育学生符号意识、数感、估算能力等基础性较强的数学素养,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给予支持,使学生能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达到逐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可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在图形转化中思考面积计算方法,期间鼓励学生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最终发现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继而通过知识迁移掌握新的内容并强化独立思考能力。

(二)将教学目标视为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支点

为使学生思考的目的清晰教师要明确数学教学目标,为的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持续强化的同时可完成授课任务。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时,可将强化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增强数据分析能力视为教学目标,而后围绕该目标聚拢育人资源,教师可为学生筛选内含统计及可能性概念的分析探究类型的资料,以统计为例,可为学生准备介绍宇宙天体、恐龙种类、海底世界等方面的资料,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性,增强探究性资料的吸引力,使学生可沉浸在由资料构建的情境中耐心思考并仔细分析,从中提取数据绘制统计图,掌握统计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继而在学生数据分析、资料探究、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将教学启发视为学生增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良性发展,例如教师在课上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以“图形的变换”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同时提出问题,如“哪些图形是通过平移得出的”、“哪些图形是通过旋转得出的”等,其中学生观察思考与分类归纳的过程,就是教师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育人过程。除提问启发外,教师还可结合授课实况灵活运用情境启发、实践启发、合作启发等教法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更为高效。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则

(一)学生为主原则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组织规划经验进行总结可知,学生仔细观察、参与探讨、分析计算是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条件,一旦教学活动脱离学生群体将无法有效培育其独立思考能力,这就需要数学课堂坚持学生为主,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授课方案,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良性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乘法”教学时,可在学生掌握分数性质与意义及整数乘法知识的前提下引出计算问题,根据学生分数计算情况安排一些练习题,为的是助力学生在独立解题的过程中思考并归纳计算规律,在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培育其抽象概括能力、观察比较能力等综合素质。因为新课导入以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加之练习题的设计与学情吻合,所以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增强解题能力、自学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二)生活为基原则

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将生活与数学关联在一起,不仅可指引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独立思考,还可调动学生回归生活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简易方程”教学时可设计生活场景类的例题,如题:超市搞活动,消费100元可打八折,现在小红已经买了120元的商品,她还需要消费多少钱享受的优惠力度最大。因为学生对购物场景并不陌生,所以能在生活类的例题带动下独立思考,还可结合以往的生活经历解决问题,继而使学生得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

(一)改进教学思想

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是在学生计算能力、自学习惯、数学基础知识集聚及教师启发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综合性与发展性,为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举措更有意义,教师应改进教学思想,推动教育活动科学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扇形统计图”教学时可采用陶行知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成统计任务,在统计知识、计算知识及树状统计图等所学内容的支持下最终得到扇形统计图,利用图形展现数量关系并解析数据内涵。其中,学生设计社会实践计划、选定统计目标、创设扇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含义的过程,就是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思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比例”教学时可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推断A、B、C三个湖泊的大小关系,而后指引学生思考在明确湖泊地图上的面积后是否能针对现实中的湖泊大小进行排序,继而在学生思考与探讨的过程中导入“比例”的概念,指引学生在感性认知发展为理性认知的前提下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相较于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数学知识,信息技术的妥善运用能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及丰富性,并能满足学生独立思考需求。再如,教师在进行“百分数”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发挥合作学习启发思考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思考的更为深入、全面、准确,达到拔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目的。为使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有的放矢教师要提出问题,如“一件大衣1000元打完8折后是800元,100元的围巾打完8折后是80元,那么10元的跳绳打完8折后是多少钱”、“妈妈买了一支口红原价160元,活动期间她花了80元买了这支口红,请问妈妈买的口红打几折”等。相较于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合作探究更利于激活数学思维,整合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亦可消除学习道路上的阻力,积累独立思考求知经验,使学生可在增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提升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继而凸显新教法的应用价值。

(三)注重教学评价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针对学生做题的准确率进行评价,很少对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性、思考的方法与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就无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为发挥“以评促学”的功效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例如学生在翻转课堂上合作探究时要针对学生合作积极性、思考探究成果、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为的是帮助学生找准独立思考突破口,及时改进思维模式,能在合作探讨中受到启发并转化为独立思考的动能,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解题方法,在反复试错中累积经验并优化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学生有好、中、低三个等级。也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困难的问题,然后由中低成绩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复述。只要他们的回答基本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

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但要注重学生数理基础的巩固,还要注重学生对数理课程学习兴趣的启发和养成。也只有激发学生对知识对象更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思考变得有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打起精神,进行积极快乐的思考。为此,在教育中不能分阶段开展教育,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现场实验等方式。我们提供开放式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课程教学中,对于知识的讲解需要教师做出取舍,不应太详细,给学生反思的空间,防止他们过渡依赖教师的讲解,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厌倦了独立思考,依靠纯粹的记忆进行数学学习时,教育何时才能成功。不是因为我们不需要记忆信息,而是因为我们大脑的“记忆”空间非常有限。与其用我们有限的脑力去记住无关的事实,不如充分利用我们大脑的思维能力,系统地思考问题。

(五)精心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提出教育艺术是打通探索创新发展之门的关键密钥,有助于启发学生自主的思想和积极的思索。在传统课堂中老师总是以讲解学员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都讲解得十分详尽而透彻,甚至应该都是老师一口一口地咀嚼后再喂给学员,学生基本就缺乏思索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严重的心理依赖,不知思索,也无法思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提出教育艺术,以提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员内心的提问,带动学员进行积极探索,在探索中进行自主而积极的思想。如,教师在教学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知”时,若径直告知学生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将会使学生处于被动而机械的理解状态,从而没有了自由思索的权利。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精心设问,以提问方式来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索。1.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根边、几根角度呢?2.数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个边的直径、各个角的度数。3.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个边和各个角度,究竟发生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既能引发学生心理情感上的涟漪,也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探索动机,从而进行主动创新思维。各组学生积极参与动笔用脑、主动思索、认真记忆,由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分析、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是被动投入、消极承受,而且还要在主动的探索和思维中主动构建新知。美国心理医生罗杰斯曾提出,一个人的创意只能在“心灵健康”和“心灵独立”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与发挥。而思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在抑郁、害怕、焦虑的心灵状况下,是很难静下心来思索、有所创造的。这样,为了营建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良性学习氛围,给学员进行的“心灵健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民主融洽的课堂风气中,与教师公平地交谈,学员能够冷静、深入地思索,心灵情感、动力、信心、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地重新考虑,而不是直接打断、责骂或取笑,尤其是在他们面对困难时,学生也会在从容的气氛中慢慢鼓起了信心,并开启思考的闸门,从而逐步形成了喜欢思考、深入思索的习惯。

(六)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及授之以渔。”要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最核心的环节便是要使学生学会反思。因此,在课堂中,我们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思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给每个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敢于追问,勇于发问,打破传统课本的禁锢、思想的束缚,给学生创造了一座自由展示自己的戏台,如此就能够使每个学生更深入本质地开展反思,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认知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反思。例如,学员在练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时,老师就给出了3个问题,学员根据用标尺衡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各条边的长短,可以得到方块对边长相同、长方块四条边都相同的结果。我看到许多学员似乎都有话要说,但此时我也不能无视学生异样的目光,在当时,我用微笑引导自己的学员表明对他们不同的看法,让学员为自己发声。此时,也有学生认为不用大尺子量就同样能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等边的特点,例如,将图形对折或者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等。在这种自主与快乐的教育当中,学生并不是局限于课本,局限于传统的标准答案,而且可以真实地表达在教学中的主体和能力,可以根据学习知识和生活经历从多种视角来进行反思,完成了对认识和经历的再次加工和总结。如此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学习独立思考和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使思维做到良好的训练,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以有调理的方式思考”,可以继续训练他们早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有序的思考,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注重培养学生由外到内有序地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在探索新知识时,教师应将发现问题和思考过程视为重要的教育环节,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思考这些问题,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他们这样思考。所以,在教授倒推法解题时,我介绍了李白的买酒诗,并利用她的操作经验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他们在每个阶段得到的东西,然后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最终结果,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加强素质教育、渗透积极情感及搜集生成性教育资源的价值。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教学目标、教学启发视为要点,在育人活动中推行生活为基原则及学生为主原则。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要改进教学思想,还要以学生多角度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为突破口创新教学方法,能针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侧重指引学生活跃思维、掌握基础知识、注重合作互助及敢于试错,继而在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多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学周刊,2021(06):47-48.

[2]刘鹏.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10):154.

[3]田素霞.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中外交流,2021,28(01):1011.

[4]梁增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读与写,2021,18(21):173.

作者简介

杨海涛(1976.03—),男,汉族,一级教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