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形象

陈佳诣
  
速读·下旬
2022年1期
华南师范大学

一、对《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评价的发展

《威尼斯商人》作为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之一,在创作之初曾被定名为《威尼斯商人喜剧史,或称威尼斯的犹太人》,这一标题便揭示出犹太人在这部剧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角之一的犹太人夏洛克,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人们当作讽刺的对象;而其女儿杰西卡则被作为“犹太人的典范”,与夏洛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歌颂杰西卡的弃暗投明,讽刺夏洛克的吝啬残忍。

长期以来,夏洛克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一个残忍无比的大反派角色,他强迫安东尼奥割下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惩罚,就连自己的女儿杰西卡也都称自己的家是个地狱。诚然,很长时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夏洛克也是这样一个没有一点慈悲心肠的、残暴的人物,甚至与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一齐称为“四大吝啬鬼”。然而,这样简单一致的评价,却或多或少将夏洛克脸谱化了。

“多数评论认为安东尼奥显示了完全区别于夏洛克的,人文主义所崇尚的美德”,从中不能看出对《威尼斯商人》的传统研究更多是倾向于歌颂安东尼奥的美德,批判夏洛克的邪恶。直到近三十年,人们才渐渐从悲剧视角审视《威尼斯商人》,逐渐认为《威尼斯商人》中体现了犹太人所遭遇的歧视与不公正的对待。越来越多人理解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伊丽莎白时代生活在基督教主流社会的尴尬与艰难,而正是这样备受歧视、打压的环境,才使得夏洛克不得不以割一磅肉这种“合理”的方式反抗,使得杰西卡投奔基督教,以求得体面的生活。

二、深受歧视抗争失败的夏洛克

夏洛克作为一名犹太人富商,是威尼斯的异教徒中典型的代表。剧本中的夏洛克将钱借给安东尼奥并与他签约,因安东尼奥的船舶触礁而无法按时将钱还给夏洛克,夏洛克就借此机会报复安东尼奥,提出一定要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有关夏洛克的剧情,似乎都凸显了夏洛克的不讲道理、残忍,实际上,夏洛克对基督教徒的报复与他受到的伤害至少是相当的。

剧本中有大量剧情均体现了夏洛克受到的歧视与伤害,在安东尼奥与夏洛克初次会面时,便有对夏洛克的心理描写—“他憎恶我们神圣的民族……要是我饶过了他,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显然夏洛克并不是无缘无故讨厌安东尼奥的,在此前安东尼奥便有过歧视犹太人的行为,这也促使了夏洛克内心的不满。除此之外,在夏洛克指控安东尼奥平日里侮辱犹太人时,安东尼奥虽有求于夏洛克,却还无理地“我巴不得再这样骂你唾你踢你”。单从安东尼奥一行人向夏洛克借钱这一情节便可以看出,夏洛克并非是个蛮不讲理的人,他是一个有理有据的怀恨者,一个被别人侵犯的程度与自己犯罪的程度相等的人……他似乎是代表着自己的种族进行复仇。实际上,夏洛克放高利贷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也属于无可奈何的办法。在当时的欧洲,各国的主体民族牢牢把控着土地产权,不允许异邦人或是异教徒染指,犹太人迫不得已,只能以金融业谋生。而安东尼奥等人所说的向夏洛克还贷需要加利息,其实也并不像他们所描述的那样十恶不赦,对于犹太人而言,放贷的对象是外邦人,这是一种谋生和积累的手段,这其实是犹太教教义与基督教教义所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像夏洛克这样以金融业为生的犹太人在当时的欧洲饱受歧视。

对待夏洛克的歧视与侮辱在文中也有许多较隐晦的描写,安东尼奥、萨莱尼奥、萨拉里诺等人都称他为“魔鬼”“恶狗”,萨莱尼奥甚至直接称夏洛克和杜柏尔为“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三个像他们这样的人,除非魔鬼自己也变成了犹太人”,就连夏洛克的仆人朗斯洛特都敢在私底下咒骂夏洛克。剧本中对夏洛克的种种描述,都按时了当时反对犹太人已然成为了主流。正是面对这样种种的不公,大批学者才将夏洛克勇于将安东尼奥告上法庭作为一种抗争,他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属于犹太人的尊严,其中也参杂了对帮助自己女儿私奔的安东尼奥等人的痛恨。在第三幕第一场夏洛克与萨拉里诺的争辩中,夏洛克说道:“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这一大段是夏洛克作为一名犹太人的代表,对当时千千万万的基督教徒的控诉,他对于安东尼奥的恨并不完全由于个人财产,更多地是对所有基督教徒的怨恨,而恰好是这种怨恨借着要求安东尼奥割一磅肉发泄出来了。

法庭上的夏洛克又是可悲的,纵使他有着与安东尼奥的契约,在鲍西娅的操纵下,法令也成了一纸空文,夏洛克也被迫改信基督教,将自己的财产全部传给自己已经改信基督教的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改信基督教,这是对于所有犹太人的不幸所在,也是他们反抗过后的必然归宿。纵使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基督教徒已经够多了,对于像夏洛克这样的犹太“豺狼”,还是应灭其灵魂,夺其钱财。类似于夏洛克这样的犹太人,在抗争失败后,也只能乖乖地“改恶从善”了。

三、改换门庭渴望体面的杰西卡

《威尼斯商人》中另一位犹太人的代表则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剧本中关于她的剧情并不算多,但却都体现出了另一类犹太人的特点。杰西卡第二幕一出场就在仆人朗斯洛特面前称自己的家是“地狱”,同时表明了自己愿意为了爱情皈依基督教。在第三幕第五场杰西卡与朗斯洛特的谈话中,朗斯洛特向杰西卡表示“您不是为您的父亲下地狱,就是为您的母亲下地狱……您下地狱是下定了”,杰西卡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认为“我可以靠着我的丈夫得救;他已经使我成为一个基督教徒了”。不难看出,杰西卡不但厌恶自己的父亲,甚至对于自己是犹太人这样一个身份也很排斥。

杰西卡选择罗兰佐,改信基督教后,众人的表现也值得深思。仆人朗斯洛特称赞她为“顶温柔的犹太人”,罗兰佐的其他好友也一改往常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对杰西卡就如对其他基督教徒一般。实际上,这也是在当时欧洲对杰西卡这种“弃暗投明”行为的赞赏,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犹太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改信基督教,才可以获得公正的对待。

杰西卡这样“主动奔向光明”的犹太人,他们放弃了犹太人的身份,主动投奔基督教,试图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获得体面的生活。杰西卡正是在当时以反对犹太人为主流的基督教社会中渐渐地在精神上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怀疑,以至于认为只有投奔基督教、嫁给基督教徒才能得到救赎。

四、结语

《威尼斯商人》中向我们展示了两类犹太人的形象,一类是像夏洛克在基督教社会中饱受歧视与不公正的对待之后,企图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斗争而后失败的形象,一类是像杰西卡为了体面的生活,不得不“弃暗投明”,放弃犹太人的身份,改信基督教。这两类犹太人若说谁是错的都有失偏颇,他们不过是当时时代下无奈而又可怜的少数异教徒。而莎士比亚在作品中也或多或少想要替犹太人向基督教社会发声,意图通过戏剧的方式引起旁人的注意,能够改善犹太人的处境,这也一定程度上使这部作品富有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罗伊尔,欧阳淑铭.爱与疯狂的胜利—莎士比亚的导读[M].中信出版集团,2015:3-3.

[2]李鸿泉.《威尼斯商人》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4).

[3]威廉[∙]哈兹里特,顾均译.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6-216.

[4]徐向群.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J].世界知识,2000(14).

[5]黄福武.莎翁名剧《威尼斯商人》的文本解读——兼论犹太律法的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6]于方舟.喜剧边缘:《威尼斯商人》中的少数族裔形象分析[J].四川戏剧,2017(03).

[7]余靓.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再思考[J].四川戏剧,2021(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