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春风润雨 拯救孩子脆弱的心灵

廖清平
  
速读·下旬
2019年3期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贯穿其中的灵魂是爱心,这颗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上,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喜爱上。爱自己的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都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爱自己的职业,无论什么时候都站在主人翁的立场去工作。

关键词:特殊;闪光点;情感融合;激励;育人

“离离原上草,一树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当想起这几句诗词,我心中都会产生无限感慨。在寒冬的季节里,小草的生命是那么脆弱,那脆弱的叶子,在寒风冻雨的摧残下,变黄了,枯萎了,但是根还在,潜伏在地表下。小草的生命是顽强的。春天来了,在大自然母亲的关爱、呵护下,春风润雨,小草再次长出嫩绿的叶子,那是可人的嫩绿,那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色彩。小草的生命被唤醒,再次获得绽放。大自然造就了无情的冬天,同时也带来了春天的希望。爱在自然里。

我是一名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贯穿其中的灵魂是爱心,这颗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上,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喜爱上。爱自己的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都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爱自己的职业,无论什么时候都站在主人翁的立场去工作。

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或先天、或后天因素,决定了他们与正常学生必将不同的坎坷求学之路。这不是他们的错。特殊学生,就像那冬天里潜伏在地表下的草根,且体质虚弱难以吸收养份。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的心智是落后的,他们的行为是异常并带有暴力倾向的。但他们也怀有快乐成长的需求,也怀有获取知识的诉求,更渴望得到春风润雨的关爱。把特殊学生引导到健康的方向,让他们发芽、成长,需要爱和宽容;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班集体、同学的共同参与。

结束了六年级的教学任务,过了一个轻松、愉快、无忧的暑假。紧张、充满压力的包袱总算得以释放,总算不用再承担小学升初中的烦忧。开学了,一个在学校里人尽皆知的学生名字出现在我所带的四年级(1)班里。我知道,未来的三学年里,对他的教育将会占据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将是我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他将是制约班里各方面成绩进步的重要影响之一。他——张明,一名基本符合特殊表现的学生,天生的兔唇,嘴里经常不由自主地流出口水,塌鼻子里还要经常挂着一串鼻涕,走路常摔跤。一至三年级里,张明的表现给任教老师带来的是心惊胆跳、无奈、烦恼;给同班同学带来的是害怕,以及课堂接受知识时的干扰。他会在同学交往中愤怒地扯拉同学的头发、吐唾沫,或是举椅子掷人;他会在上课时突然嚎啕大哭,或是自行离开教室;他会在校运会时当众脱光衣服;他甚至爬上楼梯的栏杆做出欲要跳楼的举动;他考试的成绩是10分以下或白卷;他惹的事会引起家长对班主任和任教老师的质问与怪责;他会……面对张明,我脑海里一是困惑,二还是困惑。怎么教学,怎么提高班的教学质量呢?怎样才能改变张明的表现呢?这是我教育工作生涯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这是对爱的力量的考验。我决定积极面对张明,本着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的态度去帮助他,我深信困惑总是会解开的,办法也总会是有的。

一、寻找问题根源与转变的闪光点

(一)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与张明母亲沟通。了解到他成长的险恶与艰辛,父母伟大的爱与不放弃的决心,以及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细节。与曾教过他的老师沟通。了解到他学习方面能力很差,学习持续性短,记忆力差;应用能力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智力偏低。行为方面无组织纪律性,欠缺自制力,并有暴力倾向。与他的同学沟通。了解到他其实是很喜欢校园生活的,喜欢参加各项活动,也爱交朋友,可是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嘲笑他的同学很多。亲自与他面对面沟通。给我的印象是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谈话、关心他,表扬他,他便会很快乐。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二)现实生活中仔细观察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仔细观察,让我发现张明其实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他快速扶起摔跤的同学,并说出关心的话语。张明还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眼光,在意别人对他是否重视,所以他总爱反复问同学一个相同的问题——你跟不跟我玩?在测验的时候,他爱抢夺同学的试卷,影响同学做卷,不让同学做试卷。开始以为这是他故意违犯纪律引人注意的行为,仔细观察发现他抢同学试卷,不让同学做试卷的行为是不想别人的成绩比他好。

(三)从多方面补充对特殊儿童的认识

特别是关于暴力倾向方面,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特殊儿童由于自卑,采用发脾气、打人只是更多的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重视自己。

问题的根源在于张明的智力异于常人,偏弱。暴力倾向尚属于可控。可喜的是他有爱心,爱校园,喜欢交朋友,喜欢参加活动,这些闪光点将成为转变他的突破口。

二、集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班集体、同学之力量,以闪光点为突破口,实行情感融合、激励为主的方法,力求回归正常

(一)营造一个以张明为中心的小社会圈子

社会的范围很广,我所做的是在能力范围内以爱为主线,将与其接触的生活区域、学习区域、人员有组织的凝聚起来。在生活与学习方面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让他时刻感受到爱就在身边,遇到困难会得到帮助,学习是有乐趣的,老师、同学是友好的,父母是爱护他的;让其切实的体验到生活在一个春意浓浓,温暖花开的幸福大家庭中。

(二)建立与其父母的信息互动

掌握张明家庭生活细节,让其父母掌握其儿子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情况至关重要。我经常会主动联系其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妈妈,多年来不离不弃,尽心照顾。因他的一点进步而兴奋,因他的受人讥嘲悲伤而愤怒,因他得到一点欢乐而倍感欢愉。我敬佩她、尊敬她,不止一次当她的面或在电话中由衷地赞叹她的执着与毅力,这使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她愿意真实的反映孩子的情况。通过信息互动,我与他母亲思想高度统一,形成良好的互信与行动的统一。张明为什么喜,为什么哀伤,为什么愤怒?在家做了什么事,在学校做了什么事?都在掌控中。为顺利解决问题,为顺利开展引导,教育提供了及时、可靠、有用的信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对于特殊学生,应本着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施教。张明特殊在智力偏弱,心灵脆弱、自卑,行为容易失控并有暴力倾向。我们以正常学生的要求,要求他学习成绩达标,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进行严格管教,奖惩分明,那是行不通的。面对现实,以现实表现的进步为考核依据,鼓励进步、奖励进步;宽容对待过错言行,以感化、侧面引导为主,进行矫正。以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因人而教,因人考核方为教学育人的正道。特殊学生,特殊教案,特殊规则,特殊考核,实事求是,累积进步。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改变,既是我的心愿,也是家长的心愿。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有进步就好。

(四)在班级里积极开展助人为乐活动

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小学生思维正处于萌芽阶段,可塑性很强,抓住这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助人为乐活动,将受益全体学生。作为活动的重点受益对象——张明一改往日受讥讽,受冷落,无助的状态,一跃成为同学们关心、帮助的热门人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们开始与张明交谈,会邀请他做游戏。笑容在同学间传导,热情在交往中喷发,冷嘲热讽逐渐淡去。融洽的班级氛围正在形成,不断加强。活动中,张明的爱心得以表露,感受到互帮互助喜悦,自卑的心态正逐渐被欢乐的海洋淹没。心情放开了,敌视、偏激、暴力倾向的行为越来越少了;少了课堂上突然离开课室的现象;开始和父母说怕迟到,放学迟迟不愿回家,因为在校园他觉得很快乐;开始计较为什么不给他布置作业;开始会计较考试分数的多与少。张小明开始变了,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五)巧妙安排,重塑信心,努力提高特殊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

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步入社会,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必不可少。抓住张明热爱校园,热爱参加活动的心愿,在班里我刻意安排了他做值日劳动小组长,让他有机会参与班干部会议,有机会管理同学,有机会劳动。现在他基本上学会了打扫卫生,敢要求同学做好值日工作,懂得评价同学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他的行为自制力与自我约束也有了一定提高。行为自制力与自我约束也有了一定提高。家庭方面的反应也非常配合,父母也抓住时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去做,如穿衣服、洗碗、打扫卫生等。通过做事,张明从肯定中树立了信心,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三个多月过去了,曾经饱受困惑的我走出了迷茫,张明与正常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差异,但看到自己学生在转变、在进步,那种油然而生愉悦的情感在我心中荡漾着,那是师生之情,那是爱的力量在支撑着,那是人性的光辉在闪烁。如果我们因畏难情绪而选择放弃;如果父母因孩子智力弱而选择抛弃;如果社会因歧视而选择嫌弃,我想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昏暗。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与学生沟通的法宝一一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尊重学生,更是对学生爱的真实体现,这样才能使孩子在人生的航程中不断调整方向,才能使每一个孩子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是的,当教师把爱的种子播洒在学生的心田,何愁它不生根发芽。用心去爱,用心育人,世上无难事,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8.

[2]蔡笑岳.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教育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刘永胜.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M].新世界出版社,2005.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