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借力图式支援 构建学本课堂

陈薇
  
速读·下旬
2019年3期

摘 要:图式是一种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直观呈现学生思维活动的载体。巧借图式的可构建性、可整合性和可迁移性,创造性地使用图式启迪学生的思,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立足语用,实现图示得意又得言的双向作用,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借力图式支援,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的学本课堂。

关键词:图式;支援;学本课堂

借“图式”构建学本课堂,当下非常热门。在一次区级公开课上,笔者看到执教老师在指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时借助图式(图1),直观、明了,有了这个图式的帮助,学生很快都能条理清楚地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然而,反观这个教学片断,图式来自于教师层层地追问,得到老师心目中想要的答案就板书到黑板上,然后用线条连接起来。显然,这个图式只是呈现了教师教的过程。

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借助图式只是为了服务于呈现教师教的过程,这是在为教而作图,这肯定不是学本课堂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围。因此,如何借力图式支援构建学本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深入的思考。

一、图式支援,明确“支”于先学

学本课堂的起点是“以学定教”,而预学是定教的重要依据。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预习时,敷衍了事,不肯思考,出现了自学能力停滞的现象。

图式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其着意又在思维。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借力图式支援,希冀利用图像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授之以渔,指引、诱导学生“阅读力”的提升。借助图式服务学生的学,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先学后教。学生在图式的驱使下,围绕教材认真阅读、动手圈划,实现自我学习探究并先行预热文本。借助图式,同时伴随着提取、分析等思维活动,服务于学生的学,显化学生的学习路径,有效的帮助我们找到了学本课堂的支点。

二、图式支援,重在“支”法得当

(一)巧用图式的可构建性

在一节二年级《丑小鸭》的课堂上,先是让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在交流中将人物词卡凌乱地板贴在黑板上,最后请学生上来排一排,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老师的目标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借助人物关系图尝试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学生动脑、动手移动词卡,构建图式,在这凌乱的板书背后我们看到了,教师借图式的可构建性激活了学生的思,这样的设计,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本课堂的构建才能更好地实现。

(二)巧用图式的可整合性

要读懂一篇文章,需要多个图式的相互作用。执教《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图式中,发现并列段落之中藏着写作秘密的学生几乎为零。 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以任务“在这个段落中,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段落的图式构建,然后通过小组间的思辨,将各个段落的图式进行整合,在整合的比照中,无需教师的“多教”,并列段落之间的写作秘密便清晰地呈现在图示中。借助图式的整合功能,高效地开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

(三)巧用图式的可迁移性

小学教材中,老师们不难发现相同体裁的文章,往往会呈现出相似的结构模式。比如写动物的文章时常会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可以用提纲式图式(图2);写事的文体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用情节图式(图3);像这样,同类题材篇章安排上的共性,便可以实现借图式类推到同类题材的自主学习中。

三、图式支援,立足“支”活学生

(一)实践表达,实现思维与语言的联动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追求图式的完美,然而借助图式,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指向“言语表现”。

在教学《狐狸分奶酪》一课时,以任务“狐狸是怎样分奶酪?”驱动学生动手圈画,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板贴关键词,完成了分奶酪的思维图式,借助这个图式,说说狐狸分奶酪的过程,有了直观图式的帮助,学生进行组织语言,实现了“练思维”、“练表达”双向能力的提升。

(二)框架效仿,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延伸

借助图式学习文本不只是为了单纯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将其延伸到写作层面。人教版四上第三单元的习作是写童话,在指导习作中,我利用图示快速帮助学生回忆《小壁虎借尾巴》和《去年的树》,通过文本框架图示的对比(图4),发现童话在写法上有相似情节反复写的特点,这样简单的技巧可快速地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框架,编写童话。

借力图式支援,就是一种可以让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也一定要把握时机,立足生本,真正实现借图促学、借图促思的理想状态。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