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民间童谣为载体的幼儿戏剧活动的开展

施宜
  
速读·下旬
2019年3期

摘 要:在幼儿创意戏剧的开展中,笔者尝试结合本土文化,以民间童谣、故事为素材来开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尝试将戏剧素材、剧本生成、课程融合、材料投放同本土文化相结合,发挥幼儿主体性。幼儿在戏剧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着本土特有的文化美,更是创造性地赋予表演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创意戏剧;民间童谣

幼儿创意戏剧活动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础,融合了音乐、舞蹈、造型、美术等各种要素的非正式性的戏剧活动。幼儿是表演艺术家,在戏剧活动中幼儿所经历的扮演、对白、旁白、表情、律动游戏等各种形式的表达,让幼儿感受到表演和游戏的乐趣,还能让他们获得各领域的认知、提升社会性和艺术等多方面的能力。但现阶段一些幼儿创意戏剧的实践,更多是选材于绘本,尤其是国外的经典绘本。这些绘本内容经典,角色深受幼儿喜欢,情节有趣具有戏剧效果,是很好的戏剧题材。但除了经典绘本,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可利用的本土资源,作为幼儿创意戏剧的表演素材呢?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能否将幼儿创意戏剧活动与本土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幼儿在戏剧表演活动中,走进传统文化,感受本土特有的文化美呢?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尝试以民间童谣为素材,开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从素材的筛选、剧本的生成、课程的融合、材料的投放等方面进行探索,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又要能引发和支持幼儿游戏的自主。

下面,以我园中班开展的民间创意戏剧活动《老鼠仔》为例,谈谈实践中的经验和启发。

一、挖掘民间童谣的多元教育价值,为幼儿创意戏剧提供素材

民间童谣蕴含着多元的教育价值,挖掘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我们在开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中,实现本土文化和幼儿教育的整合性。

(一)趣味性

童谣《老鼠仔》源于我园中班年段具有本土特色的早操游戏《老鼠仔》:游戏中幼儿一边念着童谣一边做游戏。扮演猫的幼儿手拉手搭出“老鼠笼”,扮演老鼠的幼儿在洞里钻来钻去,当童谣念完,老鼠迅速钻出“笼子”,而搭起“老鼠笼”的幼儿快速蹲下……这样好玩的童谣深受幼儿喜爱,为表演奠定了兴趣基础。将民间游戏融入戏剧表演中,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表演,在表演中游戏。

(二)可创造性

素材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又要有可供幼儿想象的空间,适合改编成剧本供幼儿表演,以此为素材的戏剧表演才能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易于创造。选材时教师对童谣内容进行分析:在童谣中,幼儿要如何表现老鼠的形态,老鼠会怎么找食物,去哪里找食物,找食物会遇到什么事,猫可以怎么抓老鼠……短短的一首童谣能挖掘出不少拓展剧情的空间,留给幼儿丰富故事的机会。再加入“猫”这一角色,老鼠和猫这两个对立角色形成戏剧冲突,为幼儿丰富剧情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正向性

民间童谣素材来自生活,源于民间。细品童谣,其内容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不但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还蕴含着生活情景、做人道理等,能为幼儿创意戏剧的开展提供合适的素材。但部分童谣带有消极、封建色彩,不是所有童谣都适合幼儿表演。如何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它成为适合幼儿游戏、表演的素材呢?这首民间童谣讲述的是小老鼠偷吃食的故事。在讨论剧本时,教师则尽量用“找食物”而不是“偷食物”来进行语言引导,提问幼儿:“老鼠为什么要找食物?小老鼠找食物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通过引导,故事引向一个思想积极、健康的方向。

(四)文学性

民间童谣中角色形象生动且故事情节好玩。幼儿通过创意戏剧的方式走入民间童谣,在扮演,对白、表情、律动游戏中对本土的文学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从而能更主动地领悟童谣的作品风格、艺术特征和本土方言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民间童谣富有韵律美、形式美,对幼儿语言的发展,知识面的扩展,习惯的培养,是其他文学形式难以取代的。在幼儿创意戏剧中,幼儿可以用方言朗诵童谣,甚至进行对白和游戏,也是一个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好手段;更是个能让方言文化在下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的好方法。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师幼共同促进剧本的生成

(一)基于幼儿的经验储备生成剧本

我班幼儿接触过一些关于老鼠的音乐游戏、绘本、动画片,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的一天》《猫和老鼠》等。念起童谣《老鼠仔》,幼儿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情节迁移到剧情的编排中,如:老鼠可以使用叉子当武器,用盘子当盾牌来躲避猫的攻击;猫抓老鼠的动作可以有“抓”“跑”“扑”“跳”“蹑手蹑脚”等,对剧本角色的形象有较丰富的认识,为创编故事做经验储备。有趣的故事背景,角色之间的冲突,幼儿的先前经验储备,以及富有教育价值的引导,这就形成了大致的故事框架,为幼儿戏剧表演剧本的生成创造条件。

(二)问题引领,创编剧情

向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问题展开想象,能够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力,深入故事情节的探索。在《老鼠仔钻壁空》的剧本讨论中,教师设置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共同来探讨,如:老鼠找食物需要什么道具?去哪里找食物?找食物会遇到什么事?猫可以用什么办法抓老鼠?你希望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幼儿兴致勃勃的讨论。

集中讨论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更好地创设剧情,那如何具体的呈现幼儿生成的剧情呢?在这我们做了几种尝试:

(1)挖掘家长资源,幼儿回家可以继续和家长讨论剧情——通过提出“你这个环节中,你希望小老鼠遇到什么挑战呢”等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让家长帮助幼儿把想法整理出来。

(2)开展“我来画故事”活动,幼儿可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创编剧情。用绘画形式将剧情呈现后,幼儿可通过投票,选出一些最喜欢的剧情,这就初步形成戏剧表演的剧本。

(三)师幼共创生动的对白

1.成口语化、生活化的对白。例如讨论“小老鼠找到食物”这一幕的台词时,教师问幼儿:“如果你是小老鼠,看到好吃的东西,你会说什么呢?”。幼儿的回答生动有趣,表情丰富:“哇,有我最喜欢吃的草莓蛋糕,我太喜欢了”;“耶,这里有食物啊,好香”,“哇,有香肠,我要我要我要”……有背景的铺垫,幼儿生成的台词口语化、生活化,比机械的记忆台词更能生动表现角色形象。

2.使用简单重复的角色对话。如:“不要不要就不要”,“快跑快跑快快跑”,这样的对话方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念起来朗朗上口,会不自主地加重语气,幼儿很是喜欢。

3.使用儿歌式、好玩的语言形式。例如,老鼠:“懒猫懒猫你抓不到”,猫:“老鼠老鼠你走着瞧”。老鼠:“抓不到抓不到抓不到”,猫:“走着瞧走着瞧走着瞧”,猫(老鼠):“哼”。

4.师幼尝试把普通话的台词改成方言台词。把方言融入戏剧表演中,增加戏剧表演的趣味性,也能提高幼儿的方言水平。在幼儿创意戏剧活动中,教师以本土文化课程为支撑,将戏剧表演渗透到不同领域中去,引导幼儿获得多维、立体的经验。

三、课程的融合,推动幼儿创意戏剧的深入开展

(一)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创意戏剧中

“当小老鼠出来活动时,他们喜欢做什么呢?”,幼儿很快联想到早操中《老鼠仔》的游戏,这引发了教师思考,把民间游戏加入故事情节,也是可以融入戏剧中为表演服务。因此我们在戏剧活动中带入幼儿喜欢的各种民间体育游戏。

1.把民间体育游戏“跳格子”变成“地雷阵”。在“老鼠智斗猫老大”的剧情中,小老鼠过地雷阵时,就要按照“跳格子”的规则跳过一片地雷区域,才能到达安全地区,否则就会被“猫”抓住。

2.在“大猫抓住小老鼠”的剧情中,扮演猫的幼儿手拉手搭出“老鼠笼”,来捕捉老鼠的。

在幼儿创意戏剧中加入民间游戏,民间童玩,摆脱千篇一律的训练、机械的模仿,增加了戏剧表演的趣味性,也为幼儿的游戏营造松松、愉悦的游戏氛围。

(二)巧用音乐表现幼儿戏剧表演的创意

1.唱童谣。在创意戏剧《老鼠仔》表演中,教师从幼儿平时接触的童谣歌曲中选择合适的题材作为戏剧表演的音乐。如:童谣《月亮月光光》音乐响起:月亮月光光,起锄田中央,树仔榄花开香,亲像水花园……小老鼠成群出场,古厝,花草,客厅等道具场景依次上场,音乐落,一副闽南风情的舞台场景已呈现出来。在童谣歌声中,幼儿唱唱跳跳,童真童趣。

2.舞童谣。在童谣歌曲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角色,创编动作,舞动起来。在《老鼠仔》——“找食吃”这一幕中,选择的是《炒米香》这一童谣音乐。“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这首童谣里有许多食物名称,正适合放在“小老鼠找食物”这一幕中。老鼠在童谣中开心地找食物,夸张地吃食物,兴奋地玩弄食物,幼儿尽情根据故事情景自由发挥,好一副滑稽可爱的景象。

在歌声中,舞蹈动作中,幼儿根据自己对剧情的理解自由创编,用音乐表现出幼儿戏剧表演的创意。在以民间童谣为素材的创意戏剧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四、选择合适的制作手法和材料,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制作道具

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道具包括:背景道具、服装、头饰等游戏中所需要用到的物品。在幼儿戏剧表演中,道具可以帮助幼儿把故事里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支持幼儿的表演。在道具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更多地参与进来,从制作手法与材料的选择入手,提供适合幼儿操作的工具和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1.制作手法的改进,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在道具的制作和投放中,可以把道具、服装的制作放到美术活动中完成。巧用填色方法,把上色,图案设计的工作交给幼儿。如:鼓励幼儿使用颜料、皱纹纸、玉米粒等多种材料来为道具设计图案、上色。

2.提供合适的制作材料,提高道具利用率。在道具制作中,尽可能少用容易断裂的材料,如:万通板,泡沫板等,鼓励教师提供废旧纸箱、纸板、报纸等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废旧纸箱具有能站立,多面体的形状特质,利用纸箱的这些特质,可以制作出利用率较高的道具。

3.鼓励幼儿进行假想。难以设置的情景,幼儿靠最简单的就地取材和共同约定就能设置完成,如敲门,并不非要有门,可以用椅子当门,幼儿假装做出动作,发出敲门的声音就能完成;或者请两位同伴当门,就能完成场景设置。

4.鼓励幼儿使用替代物,能根据需要,进行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如报纸不仅可以用来铺成桥,还可以揉捏成长条当成尾巴,或搓成球状当武器等),或者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如可以用泡沫垫、报纸甚至绳子来表征小桥)。

在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要及时发现幼儿游戏的亮点,允许幼儿更改剧情,按照自己更喜欢的方式去诠释、演绎角色形象和剧情;在游戏中教师是引导者,“推幼儿一把”,认同幼儿生成的合理剧情,适时给予提示和分享,让个别幼儿无意间的小创造变成集体可以共享的资源。

《指南》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在戏剧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想象,赋予表演独特的意义。凡事孩子能够创造的事情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个过程在幼儿那里比剧本的完美演绎更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教育部主编.儿童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3]褚晓瑜.闽南童谣教材的选择和创编初探[EB/OL].互联网.

[4]葛晓英.让本土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2005(1).

[5]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