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牛蔚蔚
  
速读·下旬
2019年2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而阅读教学又以阅读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的中心,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和误区。很多老师以讲代读,以讲代练,以讲代思,或者没有明确目的,盲目教学,而没有体系化的教学,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积累、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这一重点段,我是这样导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借箭有哪几个步骤;再读课文,思考每一步骤在借箭过程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讨论,向纵深挖掘这些安排步骤的周密巧妙;最后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理解诸葛亮懂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从而不仅使学生真正弄明白了诸葛亮的确是神机妙算,而且还知道了他为什么能如此神机妙算。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完《飞夺泸定桥》这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整理归纳成两条:

(1)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表现了他们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都非常敬佩,你们说值得学习吗?怎样学习呢?你们还想知道有关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的故事吗?接着,便可以简要介绍几个相关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去课外阅读、学习红军的精神。

(2)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后,懂得了按一定的顺序写,并知道了用具体的数字能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用具体的动作描写能把人物的精神、品质表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也像课文一样,学习写一种物体或一个人物。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总之,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作为教师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去束缚孩子们的思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读出自己的情,要让学生去充当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去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兰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田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