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

刘省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遇问题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生由于数学思维的不清晰,会容易出现解题错误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相遇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让学生切实能够对相遇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答,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例子分析了相遇问题的解题,希望可以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训练

相遇问题又可以称之为“Encounter Problem”,通俗的讲,就是两个物体从两个方向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相遇。此类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以及路程(s)这三个变量,具有一定难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难以理解,呈现出吃力情况,学习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对策,以期为小学数学相遇问题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中注重审题环节

通常情况下,数学习题题目中会隐藏大量已知条件,这些已知条件对数学习题解答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小学生在对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时,不认真审题,则解题错误率会高于百分之八十,不利于相遇问题解答,影响小学生相遇问题学习效果。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习题审题能力,让小学生能够详细理解数学习题的重点,找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从而保证相遇问题解题的正确率。

例题1:小明和小花两人分别在甲、乙两个地方,甲、乙两个地方之间距离为120.00千米,小明打算骑摩托车从甲地前往乙地;小花打算骑自行车从乙地前往甲地,两人通过各自的出行方式在6小时后相遇,现已知小明行驶速度比小花行驶速度每小时快20千米,求,小明和小花各自的行驶速度。

通过对例题1的分析可知,此道习题是典型的相遇问题,因此,小学生在对此道相遇问题进行解答过程中需要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总路程120.00千米、行驶时间6小时,速度相差10千米/小时,由此求出小明和小花两人速度总和120÷6=20千米/小时,相同行驶速度为20-10=10千米/小时,然后则求出小花的行驶速度为10÷2=5千米/小时;小明的行驶速度为5+10=15千米/小时,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提高了解题效率。

二、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中注重题目变形环节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未知性、多变性特点,一道数学题目具有多种解题方法,不同的解题方法代表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过程中就需要注重题目变形环节,将复杂习题简单化,提高每一位小学生对相遇问题习题的理解能力,准确找到解题关键点,确保相遇问题习题能够顺利得到解决,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例题2:小夏和小霞分别居住在甲地和乙地,距离为66.00千米,周末这天,小夏和小霞两人约好一同去儿童公园玩耍,两人为了节省时间,各自从两地出发,两人出发时间点相同,120分钟后两人在中途相遇,目前已知小夏的步行速度是小霞步行速度的1.2倍,求小霞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通过对例题2的分析可知,此道习题也属于相遇问题,在此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此道数学习题时就需要借助“题目变形”,绘制两人行驶路线(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两人的行驶路线可以直观了解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所求值小霞的速度设置为x,则小夏的步行速度为1.2x,此种情况下,就可以准确找出突出的四组线段,然后将四组线段相加,即可得出小霞的步行速度,x+x+1.2x+1.2x=4.4x,即x=15,小霞的步行速度的15千米/时。

小夏和小霞路途线段图

三、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需要注重核对检查环节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后期核对检查工作,极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降低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习题的解题正确率,无法实现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的初衷。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小学生核对检查意识,让小学生注重核对检查环节,确保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习题中的已知条件不会被忽略,提高解题正确率。

例题3:夏明是一名快递员,每天吃完早饭后9:00开始送快速,在星期一早上送快递时间,同事王刚发现夏明的包裹落在单位,于是在10:00钟出发,开始追赶夏明。现已知两人所走的路线为直线,且王刚在追上夏明的时候距离单位有40.00千米,王刚是夏明行驶速度的2倍,都是匀速行驶,求王刚追上夏明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对例题3的分析可知,此道习题也属于相遇问题,但是相比于例题1和例题2,此道习题难度较高,部分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素手无策,无从下手。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引导,社王刚的速度为x,夏明的速度为2x,得出关系式(40÷x)-(40÷2x)=1,解除x=20,则,王刚的行驶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夏明的行驶速度为40千米/小时,王刚追上夏明所需要的时间为40÷40=1小时。

四、总结语

总而言之,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小学生在学习此类问题时经常会头疼,抓不住解题重点,甚至出现数学思维混乱的情况,导致此类数学习题解题中错误率较高。面对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相遇问题教学时,就需要借助实际教学案例,合理应用题目变形法,做到“一题多形”,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能力,准确找到解题要点,提高小学数学相遇问题的解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J].考试与评价,2016,(7):82.

[2]邓国江.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解题训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109.

[3]胡志瑞.巧用策略,教活相遇问题教材[J].教育艺术,2017,(5):67.

[4]魏永江.相遇问题的几种训练方法[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

[5]甘永刚.展开思维的翅膀,解放被束缚的定势——一题多解之追击相遇问题[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3):109-109,110.DOI:10.3969/j.issn.1674-697X(x).2015.03.0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