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张琳川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长时间文化累积而衍生出来的文化精髓,内容非常多同时蕴含的人文精神也相当丰富。在初中教育当中合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培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人文素养、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此,为了有效提升初中教育价值,本文详细分析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我国是历史古国,国学经典的数量多,再加上国学经典本身是由传统文化所提炼并传承而来,其涉及到的内容包含了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智慧结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包含尊老爱幼、勤奋爱学、恪守诚信、孝敬父母等,这一些正好是初中生所有必要学习并形成的品质,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探讨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反复诵读,实现情感体验

国学经典属于国学的根本,同时在国学当中会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多种文化、艺术类型以及特征,具备延伸、发展、现代、国家、历史等多种特征,其中唐诗宋词也属于国学经典中的一种。对于古诗词而言,其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宣传、弘扬最佳的体系,对于学生的素养、个人甚至是气质都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作用。古诗词当中会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一定的培养效果,进而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示儿》这一诗词的教育中,在作者陆游描绘之下表达出了他对于中原人民、土地的热爱,虽然当时已经被女真族所霸占,但是也非常期望祖国的复盛与统一。在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反复诵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于祖国被霸占的无奈情感,另一方面感受作者在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感。促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习中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国家领土、民族的热爱、保护情绪,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明显的教育作用。

2引入国学经典,改善课堂教育作用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国学经典,可以在课堂当中进行延伸。在课堂教育当中,教师如果过度的强调课本当中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能够起到的干预作用并不会非常突出,大多数都认为只需要掌握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能够应付考试便可以,这一种教学结果便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逐渐下降,同时精神品质也无任何改变。对此,需要杜绝以往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借助国学经典的加入培养学生的品质,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当中形成先关的习惯,例如一些经典的故事,如“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等。

首先,可以由语文教师额外增加关于国学经典的教学课程,可以自己编写也可以参考国内其他的过学校本,以《朝韵》为例,教师可以从课程中抽取一节课当中是国学经典教学课程,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采取《悯农》这一类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为主,并以学生的基础生活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以《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为教材,并以学生的思想品质、处事方法等作为教学目标。另外,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品质素养,教师可以督促学生不断的记录并分析教材当中所出现的经典资源,例如“言必行、行必果”、“一寸光阴一寸金”等,为学生的习惯培养提供帮助。

3开展活动,丰富学习环境

汉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国学诵读的方式分享诵读心得,并从中感受国学的情感。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可以定期安排一些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活动当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所喜欢的国学经典,并在反复的诵读之后与同学之间进行分享。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的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总结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习惯。

例如,以《论语》为例,在学生选择这一国学经典之后,学生在诵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话时,学生能够感受学习的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学生在分析之后可以总结出相应的内容,并为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与其他学生分享,从而对学生的养成提供一定的辅助性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当中,让学生大量且合理的诵读国学经典,促使其逐渐意识并逐渐掌握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为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承提供帮助。另外,将国学经典与初中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显著的推动价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构建勤奋爱学的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相关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的明辨是非、尊老爱幼等品质有明显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潜能教育的开发[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31(s2):313-313.

[2]熊圣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4(s2):233-234.

[3]徐崇明.初中古诗词诵读策略浅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7,23(12):31-33.

作者简介

张琳川(1981—),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学历:本科;职称:成都市树德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