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苴力镇先锋完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调查

王锐丹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

摘 要:留守儿童作为当今社会不断壮大的弱势群体,在学校适应中出现了学校生活适应、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苴力镇先锋完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研究,分析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对策。

关键词:苴力镇先锋完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

一、引言

苴力镇先锋完小是大理州弥渡县苴力镇的一个农村小学,地处苴力镇东南部的贫困半山区。学校始建于1949年,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于2005成为真正的完全小学,并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接收来自苴力镇先锋村委会18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的适龄儿童。该校现有1~6年级在校学生386名,其中留守儿童153名,约占40%,具有留守早、时间长;数量多、比例大的特点,并且留守人数还在逐年增加。

二、苴力镇先锋完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3~6年级的学生大都处于9~13岁这个年龄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的能力,明确自己对事物的喜恶程度,所以,本文采用自填问卷为主和访谈为辅的方法,对苴力镇先锋完小3~6年级112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12份,包括三年级19名,四年级29名,五年级38名和六年级26名。112分问卷中住校生65名,约占58%,走读生47名,约占42%,父母亲都外出打工的44名,约占39.3%;仅父亲外出打工的有43名,约占38.4%;仅母亲外出打工的有25名,占22.3%。从居住情况上看,父母外出打工后,有83名留守儿童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11名与亲戚生活,18名与其他人生活。从调查中发现苴力镇先锋完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学校日常生活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留守儿童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调查显示,三、四年级的留守儿童不能适应和非常不适应学校生活,约占13.4%。男女生相比而言,男生显得更不能适应学校生活。

2.生活节奏不规律。

(1)存在不按时吃饭的现象。调查显示,在每天是否能按时吃饭方面,有59.8%的留守儿童能不按时吃饭,有32.1%的依情况而定。

(2)独立生活能力差。在洗衣、做饭、独立完成作业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方面,有58.9%的认为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一般,4.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二)学业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认真。在完成作业时的态度方面,37.5%的留守儿童能认真迅速的完成,有33%的则速度较慢,有25%的需要在他人提醒下才能完成,有4.5%边做边玩,存在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2.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会及时向老师求助。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47.3%的留守儿童在第一时间内想到的求助对象是同学,仅有26.1%的留守儿童会选择求助老师,还有3.6%的留守儿童选择求助亲戚,23%的选择靠自己去解决。

(三)心理适应水平中存在的问题

1.封闭自己,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谈。当自己遇到烦心事或有自己的小秘密时,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选择把它埋在心底或写进日记本里,占41.9%左右。通过访谈得知,他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不想让他人知道过多关于自己的事情,自尊心强,怕别人知道了会笑话自己,为了自己的尊严而选择自己承受。

2.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84.8%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的会在意他人对自己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看法,其中非常在意的占33.9%,比较在意的占40.2%,一般在意的占10.7%。他们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不喜欢他人对自己指指点点。他们渴望交到朋友,很依赖他人,想要与他人友好相处,希望能够一直从他人那里找到归属感、存在感。

(四)人际关系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1.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交往圈子很小,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25.9%的人只与熟悉的人交往,这些熟悉的人包括本班同学、同村村友、较好的朋友和同性同学等,羞涩于和异性交往。

2.人际交往技巧存在偏差,不合理。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同学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吵,当发生争吵后,有58.9%的学生选择去主动化解矛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有32.1%的则会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和解,有7.2%的选择自己憋在心里,等待对方认错和道歉,认为这并不全是自己一个人的错,然而也有1.8%的他们会选择和同学绝交。

三、苴力镇先锋完小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强化父母责任,监督父母履行抚养责任,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励专职、专业的力量参与儿童保护。

(二)学校层面

1.学校应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监护人的监管能力,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由留守儿童主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

2.学校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协调与沟通。学校应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定期告知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此外,学校也应该定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需要,做到学校、教师、父母及监护人多管齐下,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留守儿童在爱的雨露和阳光下茁壮成长。

(三)家庭层面

父母及其监护人的支持和配合。父母及其监护人应从多角度去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父母及其监护人可以通过耐心听取老师所给的建议,做出适度的改进。平时多与孩子谈谈心,深入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关心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状况,创造和谐、轻松、幽默的家庭氛围。

(四)个人层面

留守儿童应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掌握交往技巧。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体验从中获得的快乐,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他人分享,同时倾听、尊重他人,让他人接纳自己,在分享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陈昕苗,汪茵.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

[2]周碧薇.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特点研究[J].绥化学院报,2015.

[3]赵景欣,杨萍,张婷.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调查[J].中国德育,20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