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杨冬梅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尊重幼儿游戏权利,保障幼儿充分享受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指南》在理论上明确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寓教育于游戏”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游戏教学;课程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及意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取向在于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与游戏两种活动中的共同价值,以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最大可能的实现其对于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游戏注重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主动权,游戏将其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本质弥漫与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幼儿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以及幼儿生活、学习的基本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探讨

课程游戏化旨在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享受教育。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具体化,是教师将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具体表现。经过实践的检验,课程游戏化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

(一)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继续发展的支持性条件。为教师创造专业学习的机会,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师资力量的培训不仅可以给幼儿园教育的管理、教学和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先进的经验,还可以为幼儿教师的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等专业发展提供机会。

(二)游戏环境创设要相互协调,利于整合游戏化教学资源

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选择会起到暗示与调节的作用,因此,游戏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幼儿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是丰富多样的,对游戏活动类型的偏好和选择必然存在差异性,活动区域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区域设置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规划,保证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得以开展。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例如,教室内区域分布中,阅读区、美工区等静态性活动需要一个安静的、相对隔离的空间,而玩沙、玩水、角色扮演等活动区一般则会比较混乱、吵闹,可以安排在相应的户外场所。

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仍不可避免会存在部分教育资源被浪费或者作用被隐藏的问题。例如,活动区设置,可能最初这一活动开始设置时幼儿非常感兴趣,然而时间一久,幼儿就被其它新的活动区域设置所吸引,从而该活动区成为了“无人区”。教师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及时调整。

(三)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注意种类、时间及空间等要素

教师在考虑组织游戏时,必须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经验等条件准备。游戏材料的准备,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儿童能力的机会。因此,要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生成和建构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供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游戏材料是非常必要的。游戏材料应该要做到“分门别类”,将相同的材料、物品放到同一个地方;材料名称、种类要标识清晰、易懂,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辨识水平;存放材料的容器应该放到幼儿能够够到的地方,并最好采用透明容器,以方便幼儿辨认、取用等。此外,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游戏空间的大小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也会对儿童游戏都会产生影响。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儿童在游戏时玩得尽兴,而狭窄的空间会使儿童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且容易引起儿童因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纠纷。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儿童各类游戏的开展。

(四)重视家园合作,改变家长对课程游戏化的观念

幼儿园要推进课程游戏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家长宣传和普及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为家长提供幼儿游戏的精彩视频或者是教师的游戏观察记录等形式,形象、直观、全面、系统的向家长证明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是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的。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中“重知识、轻游戏”的思想是有很大弊端的,慢慢形成教育观念转变的积极意识。除了要向家长宣传、普及游戏知识与思想,更重要的还要向家长展示出幼儿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如可以利用家长会、开放日、亲子活动日等形式,以及微信、qq群等新媒体形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还可以把家长请到教室去,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玩游戏,一起操作游戏材料,在此过程中家长就会切身体验到幼儿在玩游戏和操作游戏材料、解决游戏问题时,会运用到多种知识与多项技能的,从而改变幼儿家长教育理念,取得对课程游戏化的理解和支持。

三、结语

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使“玩”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游戏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郭敏.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回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韩绮君.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06.

[4]黄静.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6]李昌盛.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

[7]李素梅.游戏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新视角[J].理论建设,2005(3).

[8]林著.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