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政治课堂中“一石”何能激起“千层浪”

舒波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课堂问题要有闪光点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可以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问题任务、问题交流中产生学习动力,主动探究政治知识。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境;问题;任务;交流;评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有效方式。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投入到思考的氛围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形成活跃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方式和技巧,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围绕着问题来探究知识,逐步地形成系统的认识,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提问适时、恰当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产生求知欲,主动思考。

一、营造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问题,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通过情景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使学生有思考的欲望,融入课堂探究中。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变得活跃,课堂学习状态才能够主动,在思考过程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例如在学习九下第一单元贷款一颗《同住地球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为学生提供“地球村”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使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看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图片上看到不同的国家的新颖节日,学生的目光会瞬间“放光”。例如看到圣诞节上的“圣诞树”;万圣节中的“南瓜灯”;复活节中的“彩蛋”;学生都会感觉到新奇,从而产生好奇心,促进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地球村”中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地球村”中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待人处事的不同方式等等,让学生处于好奇状态,进而思维活跃,主动探究和思考。

二、设置恰当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师给学生设置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就是去了探究的意义,学生会感觉不会,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太简单学生会脱口而出答案,没有思考的过程,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目的。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结合学生的学情来设计,而且要注意问题难度循序渐进,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知识殿堂的顶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九上第二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通过祖国的今昔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并不难,但需要学生从祖国变化的某一个角度入手,并根据这种变化来分析和总结原因。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会认识到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被建设的更加美丽。学生在探究中思维活跃了,了解了知识。

三、提供科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任务是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灵丹妙药。教师给学生布置恰当的任务会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的任务可以是围绕着课堂教学主线来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主线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围绕着这个任务去思考和探究。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主动质疑,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通过自己和同学的分析来解决问题,顺利地完成任务。任务使学生学会了思考,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状态。例如在学习七下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前准备好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放入已经用线穿好一串的乒乓球,要求两组不同的学生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来取出乒乓球。游戏性的任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他们五位同学通过商量,会找到穿乒乓球的线的“线头”,按顺序将它们依次排开,之后,使乒乓球可以快速取出。这种游戏性任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对道德和纪律、规章等内容的探究路程。

四、组织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表达度

在对于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也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究。沟通中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拓展思维,延伸知识,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认识,解决问题。有时学生间的思路并不是一样的,他们之间会发生强烈的思维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智慧的火花就会产生,使学生可以有新的创新和灵感,更完美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下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材料:晓玲是一个农村孩子,初中时看到很多同龄孩子去外地打工,回来后花钱很大方,羡慕他们。于是自己也去打工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认为自己家庭不富裕,孩子打工贴补家用是好事,而村长却说孩子太小,这样前途就毁了。面对家长和村长的不同说法,你支持哪种说法?为什么?沟通讨论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思维发散状态,学生可以顺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维的蔓延和拓展,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认识的提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沟通中被一次次点燃,主动表达。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题和适时地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参与到探究过程中,逐步地完善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投入到对于问题的思考中,会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受到探究的快乐,进而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祥.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35.

[2]苏光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学案导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